-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章 发酵工艺的控制;复杂
涉及
生物细胞的生长、生理和繁殖等生命过程
酶催化的生化反应过程
发酵是生物、化学和工程等学科理论和技术的综合利用
是生物细胞按照生命固有的一系列遗传信息,在所处营养和培养条件下,进行复杂而细微的各种动态生化反应的集合。;了解发育、生长、代谢的生物过程;第一节 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变化及主要控制参数
第二节 菌体浓度的影响及其控制
第三节 基质的影响及其控制
第四节 温度的影响及其控制
第五节 pH的影响及其控制
第六节 溶氧的影响及其控制
第七节 CO2的影响及其控制
第八节 补料的作用和控制
第九节 泡沫的影响及其控制
第十节 发酵终点的判断;代谢变化:就是反映发酵过程中菌体的生长,发酵参数(培养基,培养条件等)和产物形成速率三者间的关系。
代谢变化曲线:把菌体生长、发酵参数和产物形成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绘制成图,就成为所说的代谢曲线。;;■发酵过程按投料方式分类:;1、分批发酵的定义
是指在一封闭系统内含有初始限量基质的发酵方式。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氧气、消泡剂及控制pH的酸或碱外,不再加入任何其它物质。发酵过程中培养基成分减少,微生物得到繁殖。;2.分批发酵的特点;补料分批发酵;2、补料分批发酵的优缺点;3、补料分批发酵的类型;连续发酵;2、连续发酵的优缺点;3、连续发酵的类型;工业上为了防止出现菌种衰退和杂菌污染等实际问题,大都采用分批发酵或补料分批发酵这两种方式。;一、分批发酵的代谢类型
二、发酵过程的代谢变化规律
(一)初级代谢产物的代谢变化
(二)次级代谢产物的代谢变化
三、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数 ;一、分批发酵的代谢类型;■第一类型(生长关联型) ;■第二类型(部分生长关联型) ;■第三类型(非生长关联型) ;分批发酵的分类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二、发酵过程的代谢变化
(一)初级代谢的代谢变化
生长过程仍显示停滞期(1、2)、对数期(3、4)、稳定期(5)和衰亡期(6)等生长史的特征;工业发酵中往往要接入处于对数期(特别是中期)的菌体,以尽量缩短停滞期。;(二)次级代谢的代谢变化
次级代谢产物的发酵属于菌体的生长与产物非偶联的类型,菌体生长繁殖阶段(又称生长期)与产物生成阶段(又称生产期)是分开的。;⒈ 菌体生长阶段
菌体生长期或发酵前期
接种后,菌体开始生长,直达到菌体的临界浓度。
菌体DNA含量达到定值,即不进行繁殖,细胞数量恒定,但多元醇、脂类等细胞内含物仍在积累,使菌体干重增加,此时开始合成产物,此刻的菌体浓度称为临界浓度。
基质被消耗,浓度下降
摄氧率升高,DO下降;⒉ 产物生成阶段
产物生产期或发酵中期。
产物数量逐渐增多,直至达到高峰,生产速率也达到最大,直至产物合成能力衰减。
基质不断被消耗
对外界环境敏感,要严格控制
基质过多,不合成产物
基质过少,菌体衰老,产量下降;⒊ 菌体自溶阶段
菌体自溶期或发酵后期。
菌体衰老,细胞开始自溶
DO上升
产物合成能力下降
此阶段发酵必须结束,否则
产物易受破坏
后期分离困难;根据发酵过程中的参数变化绘制出的次级代谢的代谢曲线,可清楚地说明过程中的代谢变化,并反映出碳源、氮源的利用和pH值、菌体浓度和产物浓度等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分析研究代谢曲线,还有利于掌握发酵代谢变化的规律和发现工艺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改进工艺,提高产物的产量。;三、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数
⑴ pH值(酸碱度) ⑽ 浊度(OD值)
⑵ 温度(℃) (11) 料液流量
⑶ 溶氧浓度(DO值,简称溶氧)
⑷ 基质含量 (12) 产物的浓度
⑸ 空气流量 (13) 氧化还原电位
⑹ 压力 (14) 废气中的氧含量
⑺ 搅拌转速 (15) 废气中的CO2含量
⑻ 搅拌功率 (16) 菌丝形态
⑼ 黏度 (17) 菌体浓度(简称菌浓) ;小型发酵罐;第二节 菌体浓度的影响及其控制;一、影响菌体浓度的因素(菌体生长速率);1.菌浓越大,产物的产量越大。(在适当的比生长速率的条件下)
2.菌浓过高
影响代谢
营养基质消耗过快,培养液的营养成分发生明显变化,有毒物质积累,可能改变菌体的代谢途径
影响溶解氧
菌浓增大,OUR增大。
表观粘度增大,OTR减少,当OUROTR时,DO减少,成为限制因素
一般选取OUR=OTR的菌浓(临界菌体浓度);最适菌浓确定;三、菌浓的控制措施;第三节 基质的影响及其控制;一、碳源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选择最适碳源对提高代谢产物产量是很重要的 ;2.C源浓度的影响
过少,菌体量小,产物少
过大,菌体量大,好氧多,传氧慢,产物少,
若产生阻遏作用的C源过多,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都会受到影响;
举例:基质浓度对生成量和组成的影响
黑曲霉柠檬酸发酵
蔗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