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第二课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docVIP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第二课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第二课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

第2课时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2013·临沂三模)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价值标准”可以归结为以下四条: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外来侵略。若按这四条标准来评价,下列事件有可能得到完全肯定评价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城市运动,辛亥革命不是以广大农民为主体,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淡化了其反封建的色彩。唯有太平天国运动对应以上四条价值标准能面面俱到。 答案:A 2. 右图为太平天国颁发给农民的田契。内有某人“自置田一十八亩”,“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等文字。这则材料可以说明太平天国(  ) A.未严格执行《天朝田亩制度》 B.普遍实行土地公有的制度 C.实现了“有田同耕”的理想 D.与地主相勾结残酷剥削农民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天朝田亩制度》实施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说明太平天国内部是可以进行土地买卖,这是与《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相违背的。 答案:A 3.(2013·滨州模拟)1858年,洪秀全写了一件“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御诏”表达的核心意思是感谢洋兄弟灭清妖。这一举动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洪秀全具有强烈的民主革命思想 B.洪秀全已看到内外勾结的趋势 C.国内阶级矛盾的空前激化 D.洪秀全幻想与洋人合作解析:太平天国运动仍属于旧式农民起义,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内容完全不符,并且内外勾结是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秀全只是感谢洋兄弟灭清妖,并没有幻想与洋人合作,故D项不正确;从洪秀全表达的核心意思看,他是要把矛头对准清王朝,故C项正确。 答案:C 4.(2013·南通调研)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探索。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  )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B.“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实质是近代化,A项反映农民的小农意识;B项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圣库制度,是一种传统的农民的“大同社会”思想;C项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的等级观念和制度,是传统封建等级思想,不符合政治的民主化的特点。D项类似于现在的金融行业的担保制度,有利于社会的诚信发展。符合近代社会转型的特点。 答案:D 5.(2013·广州调研)下图是近代一幅名为《望风而起》的漫画,它反映了(  ) A.维新变法得到全国支持 B.武昌起义后各地积极响应 C.新文化运动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井冈山根据地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解析:本题考查图片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根据图片信息“民权”“望风而起”、插满旗帜等可知这是一种已经付诸行动的政治行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倡民权思想的主要代表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故可判断答案为B项。 答案:B 6.(2014·黑龙江统考)以下卡片资料摘自中国近代某文件,该文件的颁布(  )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义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A.为结束专制独裁统治扫清了障碍 B.正式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预示了中国帝制时代的终结 D.为共和政体提供了法律保障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根据信息“隆裕太后、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清帝国退位的历史事实,故C项正确。 答案:C 7.(2014·惠州第二次调研)晚清民国时期,将不受束缚的帝制皇权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推动中国现代化,就是众多先贤的“中国梦”,为此他们(  ) A.颁布《资政新篇》 B.掀起义和团运动 C.主张“中体西用” D.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资政新篇》具有空想性,义和团运动是盲目排外,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仅是学习器物,不符合题意的政治民主化的特点,A、B、C三项排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符合题干的政治民主化特点,D项正确。 答案:D 8.(2014·汕头期末质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实行总统制;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颁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种做法(  ) A.引发政体频繁变更社会动荡 B.权力分散降低行政效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