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红利与半无产阶级化的调节模式.ppt
乔治·斯托克的“五阶段论” “劳动力成本优势—规模优势—专业化生产—即时(柔性)生产—时间竞争优势”,划分了竞争优势从低级向高级升级过程中的“五阶段论” 这个“五阶段”的竞争优势“策略空间”,对于“中等收入陷阱”的意义非常明显:这五个阶段所横跨的历史时期,正是日本从低收入国家升级高收入国家的过程。 从“产品(工艺)空间”到“方式空间” 从在不同工艺间的攀越,到生产方式的改进 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连续性变迁? 工资成本差异 中印城市化比较 第一阶段:基于要素成本优势的生产方式 第一,基于要素成本优势的生产方式,1978年—1992年,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创汇,以及“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其主要生产方式是分散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单纯依靠劳动力成本的价格优势参与价值链竞争。 第二阶段:基于规模优势(集聚)生产方式 第二,基于规模优势(集聚)生产方式,1992年—1999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分税制改革”的推动下,各地方政府全面介入制造业产业升级,并逐步发挥主导作用,各地工业区、高新区、保税区建设迅速推进,分散的乡镇企业逐步进城,生产方式由由分散的劳动密集型生产,逐步向规模化生产转变,产业集群补充形成,集群化生产进入初始阶段。正是在这一阶段,各区域之间的生产流通条件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农民工在本土就地就业形成的劳动力成本节约,难以形成主导的竞争优势,农民工大规模的跨区域流动开始形成。 第三阶段:基于专业化优势的生产方式 第三,基于专业化优势的生产方式:2000年—2007年,加入WTO后,世界市场的强大需求拉动推动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制造业发展进入“重工业化阶段”,其典型特征是民营经济大规模投资机械和重化工业,高新区和大规模产业集群形成,分散的劳动密集型生产逐步被超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取代,集群化生产成为“中国制造”的代表性生产方式,农民工跨区域流动规模超过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数量,中国崛起为“世界工厂” 。 概念的提出:从柔性集聚与集群柔性 柔性集聚: 朱华晟, 王缉慈. 论柔性生产与产业集聚[J]. 世界地理研究, 2001 (4). 朱华晟, 盖文启. 产业的柔性集聚及其区域竞争力实证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11). 柔性集聚体: Scott A J. The Roepke lecture in economic geography the collective order of flexible production agglomerations: Lessons for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y and strategic choice[J]. Economic Geography, 1992(3). 柔性生产 “规模经济”与“多样性”相统一 加速资本周转 定制式生产 资本周转理论解释 典型方式:丰田生产 企业内不同流程之间的柔性机制 产品内分工,模块化生产?从企业内向企业间拓展 罗思义:“苹果为什么在中国生产” “事实上,中国的竞争力已不再依赖低薪酬,而是依靠完整的供应链取胜 。莎拉·莱西(Sarah Lacy )在《潘多日报》(Pando Daily)上发表评论称,现在其他国家战胜中国的地方是纯成本方面,而非速度、灵活性和技能”。 “一名前苹果高管对《纽约时报》说,‘整条供应链如今都在中国。你需要1000个橡胶垫圈?隔壁工厂就有。你需要100万个螺丝钉?隔街的工厂就有。你需要对螺丝钉做一点小小的改动?三小时就行了”。 英国《经济人》封面文章《中国制造》( 2015-3-14) “薪资上涨这一因素远不足以使中国松手,相反,中国把‘接力棒’捏得更紧了 。从中国流失出去的廉价劳动力工作岗位主要转移到了东南亚地区,进一步巩固‘亚洲工厂’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 “中国制造业的白热化发展所形成的供应链,已经深入到东南亚各地区。如今,全世界几乎一半的产品都由‘亚洲工厂’制造”。 中国集群柔性生产的成因与前景 具有国家特征的特有的柔性生产方式 美国:福特生产方式(电子服务制造EMS) 日本:丰田生产方式(精益生产) 德国:莱茵模式(精专生产) 中国形成集群柔性的表现:超大规模产业集群 中国形成集群柔性的成因:中国经济“半城市化”调节模式 主要内容 1.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经济增长 2.劳动力再生产——中国体制的重要特征 3.以“半城市化”解释经济“新常态” 4.法国调节学派与阿瑞吉论“半城市化” 5.完整的“中国体制” 6.未来何去何从? 谢谢大家! 具体结果与结构扭曲 1978—2013: 整体经济增长:1528.71%,平均每年增长:7.87% 要素投入增长:91.71%,平均每年增长:2.54% 三次产业效率增长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