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土隧道塌方成因及处理技术_0.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膨胀土隧道塌方成因及处理技术_0.doc

膨胀土隧道塌方成因及处理技术 王大嵬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结合新响沙湾隧道工程实例,通过对隧道膨胀土洞段塌方的研究,分析隧道塌方原因,详细阐述了塌方处理方案、施工注意要点,对同类围岩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膨胀土 塌方 原因分析 处理技术 ??????? 1 工程概况 ??????? 1.1 工程概况 新响沙湾隧道全长3430m,除进口1057m,出口129m位于直线上,其余均位于半径为4500m的曲线上,纵坡11.5‰。隧址区地震烈度Ⅷ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g。 ??????? 1.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 1.2.1 工程地质 新响沙湾隧道为鄂尔多斯台地剥蚀丘陵区,沟谷纵横,切割强烈,地形起伏较大。围岩为白垩系下统(K1),紫红色、姜黄色、灰绿色含砾泥质砂岩,砂石含量5~20%左右,泥质胶结,砂状结构,薄层~中厚层构造。局部夹薄层状紫红色泥岩。强风化层约10~30米。地层产状近水平。 ??????? 1.2.2 水文地质特征 地下水主要为赋存在河床冲洪积砂层中的空隙潜水,水量较丰富,膨胀土地带地下水丰富,基岩裂隙水不发育。 ??????? 2 塌方过程描述 ??????? 2008年9月27日早7时,新响沙湾隧道GDK48+885~GDK48+950段边墙出现多条裂缝,裂缝内有水渗出,部分拱脚出现向外挤出的现象。2008年9月28日~2008年10月9日期间,GDK48+885~GDK48+950段不时出现钢筋断裂的声音,多处出现环向裂纹,多处喷射混凝土面崩裂。边墙从拱脚以上1.7米处钢架整体被压断,拱顶边墙变形严重。掌子面已经全断面塌方封堵;缝宽1cm以上的裂纹有十多条,最大裂缝宽度达到60cm;拱墙部位格栅钢架大部分挤出变形,最大变形达80cm;裂缝处渗漏水现象严重。2008年10月10日下午15时10分GDK48+885~GDK48+950段出现整体坍塌,塌方过程无人员伤亡。 ??????? 3 塌方原因分析 ??????? 塌体段为白垩系下统灰绿色泥质砂岩,泥质胶结,砂状结构,薄层~中厚层构造,水平层理极其发育,经铁四院检测后发现该种砂岩为膨胀性质,且属于中度膨胀。由于膨胀土围岩具有“吸水而膨胀,失水而收缩”的特性。塌体段为富水段,围岩遇水极易软化崩解,围岩中度膨胀性加速、加大围岩应力释放,造成围岩松动圈范围大,在初期支护支撑力不够的状态下,由于围岩压力和膨胀压力的综合作用,使围岩产生局部破坏,然后逐渐牵引周围土体连续破坏。 ??????? 4 塌方处理方案 ??????? 处理塌体的总体方案:首先对塌体进行大管棚施工,然后在已施工完毕大管棚上方进行混凝土造壳,在混凝土壳体的掩护下,实施四台阶开挖,并且加强支护,具体措施如下: ??????? 4.1 对GDK48+893.5~GDK48+898.5段塌方部位用塌方碴料从两侧向中间进行回填,回填至拱顶设计标高后对剩余空洞采用轻质材料进行填塞,以形成内模。 ??????? 4.2 回填工作完毕之后在靠近塌方段处并排架设三榀I22工字钢作为管棚支承钢架,工字钢钢架之间焊接牢靠。 ??????? 4.3 拱部90°范围内架设Φ108管棚,管棚间距为30㎝,外插角为15°,长度为6米(伸入塌方部位5米,外露1米),管棚与钢架焊接牢靠。 ??????? 4.4 管棚施做完毕之后,对塌方部位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标号为C35,厚度为1m,在开挖轮廓线以外形成壳体。 ??????? 4.5 回填混凝土浇筑完毕且终凝之后,对塌方体按照四台阶法进行开挖,第一台阶开挖高度为2m,第二台阶开挖高度为2.5m,第三台阶开挖高度为2.5m,第四台阶开挖高度为2.71m,具体见《塌方体开挖示意图》 ??????? 4.6 塌方体开挖完毕结束后立即进行初期支护,钢架设置为I22工字钢钢架,间距40㎝/榀,上台阶钢架脚部采用40槽钢垫底,钢架各单元连接处采用6m长Φ42钢管锁脚,每处不少于4根,拱脚与槽钢间的空隙采用混凝土楔块顶紧,确保钢架脚部整体稳定,各钢架间采用100*100角钢进行纵向连接,环向间距40cm,钢架脚部均采用22槽钢焊接牢靠,确保钢架脚部整体稳定。边墙部位喷射C25混凝土并确保钢架后空洞喷填密实,喷射混凝土与φ42锁脚钢管及纵向槽钢形成系统稳定的脚部加固系统。第一台阶施工完成后,再依次施工第二、第三、第四台阶,左右侧马口交错开挖,循环长度不大于80cm。 1 / 1 1 / 1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