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科学地进行公路隧道洞口的施工.doc

谈如何科学地进行公路隧道洞口的施工.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如何科学地进行公路隧道洞口的施工.doc

谈如何科学地进行公路隧道洞口的施工 摘 要:山区公路隧道多,施工难度相对比较大,如何科学施工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洞口段围岩预加固措施、隧道洞口段施工稳定掌子面的方法、隧道洞口段施工开挖方法以及监控量测等方面,做了较比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科学 公路隧道 施工   一、洞口段围岩预加固措施   一般隧道洞口段围岩的自支护能力比较弱,有的甚至没有自支护能力。因此,在洞口段施工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围岩的自支护能力,保证开挖及后续作业的进行。根据国内外的施工经验,提高围岩自支护能力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围岩的坍塌、松弛。洞口施工大多是在预加固的支护系统下进行的。尤其是在浅埋、破碎、滑坡、崩塌、软弱、地下水丰富并具有软弱夹层等极易发生滑移、坍塌的地段,更需要采取综合预加固措施。根据隧道设计原则“早进洞、晚出洞”和环境保护等要求,隧道洞口较多处于浅埋段。   下面以浅埋隧道洞口为例来说明   洞口段围岩常用的预加固措施。浅埋隧道为埋深不足毛洞洞跨2 倍的隧道或区段。国内外大量工程实例证明,覆盖层浅的隧道,其围岩难以自成拱,同时多数伴有地形偏压、表层软弱堆积物、风化带等对隧道开挖有很大影响的特殊问题,如地表易沉陷问题。如果对隧道变形控制不当,围岩就会很快松弛,产生张裂破坏,将造成直达地表面的塌陷。所以,浅埋隧道洞口段开挖时应重点控制围岩的变形,采用强度较高和刚度较大的初期支护,避免破坏围岩结构。浅埋隧道洞口段的预加固措施主要有:[本文转自:]   1) 锚网喷:主要作用有两点:第一,对边仰坡进行加固,防止边仰坡坍塌,影响洞内施工。第二,防止地表水、雨水渗入边仰坡,增加围岩的不稳定因素,引起坍塌。具体做法是:刷坡→初喷混凝土→打锚杆→挂网→复喷。   2) 地表预注浆技术:适用于如砂性土、孔隙率较大等不良地质,在粘性土中的效果不好。主要是以加固围岩、止水为目的。为了保证压注效果,须采用与围岩性质相适应的浆液才行。一般采用地质钻机钻孔,孔径大于100 mm ,浆液采用水泥浆液或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压力在2. 0 MPa 左右。另外,在洞口段地基承载力较低,不能满足明洞或洞门承载力要求时,用此法亦可提高地基承载力。   3) 地面垂直锚杆技术:隧道开挖之前,在隧道上部钻直径为100 mm~120 mm 的钻孔,钻孔中插入直径为25 mm~32 mm 的粗钢筋,再压注砂浆或水泥浆,在地层中形成棒状的钢筋加固体,可阻止因开挖产生的围岩变形,提高围岩的抗剪强度。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防止地表下沉,稳定隧道掌子面,处理偏压,防止坡面崩塌等情况。尤其适用于浅埋的软弱围岩和滑坡地段等施工条件恶劣的地段,施工时地面垂直锚杆可超前于隧道掌子面安设,与隧道内开挖作业无干扰。   此外,若洞口处于滑坡带、顺层带、偏压带或岩层间有塑性滑层时,较多采用抗滑桩、挡土墙及锚索技术。在西南地区如内昆线,很多隧道洞口段均采用了上述方法,以确保洞口段的稳定。   二、隧道洞口段施工稳定掌子面的方法   掌子面是隧道工程施工开挖作业面。掌子面只有处于正常、安全的状态,隧道施工才能继续下去,才能保证工程进度。但是在软弱围岩中进行隧道施工,由于围岩自身承载力差,开挖又破坏了围岩自身结构,造成掌子面塌方而使隧道施工陷入困境。掌子面稳定性降低的原因,视围岩条件而异。在多数情况下,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1) 因凝聚力不足而崩塌(未固结围岩、裂隙性围岩) ;2) 因地下水而崩塌(未固结围岩,裂隙性围岩) ;3) 因强度不足产生大变形而崩塌(膨胀性围岩) 。   稳定掌子面的方法,根据其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 超前支护: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一般与钢拱架、钢格栅配合使用。使用钢管、锚杆沿隧道开挖外轮廓线以5°~10°外插角打入开挖面前方,防止掉块,是加固掌子面前方围岩、约束围岩的方法。它一端支在钢拱架(格栅) 上,另一端支在未开挖的围岩上,相当于形成了组合梁,利用自身的抗弯强度来达到稳定围岩的目的,一般设计参数为25 mm 钢筋或50 ×5 mm 小钢管,长5 m ,在拱部以上打设,间距30 cm~50 cm。结合使用的钢拱架(格栅) 一般间距1 m。   2) 改良围岩:主要有超前长管棚、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和超前围岩预注浆等。它的原理是:通过高压向固结性较差的围岩压注浆液,使围岩固结在开挖范围形成承载力较强的拱,来达到改善围岩结构、稳定掌子面的目的。超前长管棚和超前预注浆小导管常与钢拱架(格栅) 联合使用,在受力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1 / 1 1 / 1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