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小导管超前注浆法在隧道塌方治理中的应用.doc
谈小导管超前注浆法在隧道塌方治理中的应用
在隧道施工中发生塌方,有时采用小导管超前注浆法来治理更为有效。文章详细的介绍了小导管自身加固原理,并结合具体工程分析了塌方原因、塌方方案的比选、超前小导管的施工。
关键词:隧道塌方;小导管;小导管注浆技术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0)14-0138-02
在山岭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中遇到塌方时,往往要借助超前支护。超前支护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超前预注浆(全面预注浆)、超前大管棚、超前锚杆和超前小导管。超前大管棚适用于岩体很破碎,开挖尺寸较大的洞室;超前预注浆主要用于大面积特别松散岩体及地下水丰富的岩体中;超前锚杆适用于岩体破碎程度较小的围岩;超前小导管特别适用于中小洞室(一般跨度在8米以下的洞室)的处理塌方施工中应用。
采用大管棚支护技术必须有专用钻机,施工空间要求高,一次花费较大;采用全面预注浆方法,涉及的施工范围大,施工程序繁杂,并且可靠性难以确定;而采用小导管比超前大管棚和注浆施工工艺相对简单得多,支护技术在很小的空间内利用简单的手持风钻即可进行钻眼及布管工作,遇到地层变化时可随时调整施工方案,经济效益显著。
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隧道及地下工程在我国大量兴建,在施工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地层,人们在不断地摸索和开发新的地层加固技术,小导管注浆技术以其适应性强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正是由于小导管注浆技术的这些优点才激励人们在施工中进行大胆的尝试,奠定了小导管注浆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地位,从而增强了人们使用小导管注浆技术的热情。
一、小导管自身加固原理
(一)小导管的锚杆作用
小导管的锚杆作用原理主要是自身加固原理,主要有联接原理、组合原理和整体加固原理三种。在隧道中以哪种为主。要根据地质条件和锚杆的形式综合分析,但不管以哪种为主。小导管自身的其他作用都同时存在,进一步说,往往是两种或三种的综合作用。
1.联接原理。隧道围岩有不稳定的岩块和岩层时,可用锚杆将它们联接起来,并尽可能的深入到稳定的岩层中。同理,在打入小导管时,小导管可以将不稳定的岩块和岩层联接起来。
2.组合原理。锚杆组合作用是依靠锚杆将一定深度的岩层,尤其是成层的岩层组合在一起,组成组合拱或组合梁,阻止岩层的滑动和坍塌。同理,在打人小导管时,小导管也将打入深度的岩层,尤其是成层的岩层组合在一起,组成组合拱或组合梁,阻止岩层的滑动和坍塌。
3.整体加固原理。通过有规律布置的小导管,将隧道四周一定深度的围岩进行挤压、粘结加固,组成一个承载环。
(二)小导管的注浆通道作用
在小导管注浆技术使用过程中,注入围岩的浆液是通过小导管上的注浆孔均匀地渗入到围岩中的,故在小导管注浆技术中小导管充当了浆液通道的作用。在地下工程小导管注浆中,一般将小导管加工成花管,导管采用普通钢管。浆液在压力作用下通过小导管,注入围岩以达到加固围岩的作用。
二、工程概况
某铁路工程隧道.全长4906m,所经过地区围岩变化较多,围岩自稳情况较差。等级基本为Ⅳ、Ⅴ类,按照设计图纸DKl51+995-DKl52+105段为锚喷支护段,但由于围岩风化严重,且隧道右上方有一小型水库,地下水丰富。在隧道DKl52+057段开挖后,施工单位根据围岩情况及时对隧洞进行了喷混凝土封闭,之后再出碴。但在出碴过程中.隧洞洞顶和岩壁不断掉落岩石。鉴于这种情况,施工单位立即停止出碴.并组织人员再次对塌落而进行喷混凝土封闭。但由于整个隧洞围岩自稳能力非常弱,反复喷射的混凝土根本无法阻止岩石坍塌,因此塌方空洞也越来越大,并影响到已施工完成的超前支护和初期支护施工段。通过对塌方体的观察。塌方段长约8m。宽度约7m。
三、塌方原因分析
隧道发生塌方的主要原因是支护方式不当,没有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纯粹是野蛮施工。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开挖工艺不符合要求,该塌方段位于Ⅳ级围岩处,但围岩更偏向于Ⅴ级围岩,岩体破碎。作业队伍仍然在下台阶施工过程中采用开挖中槽的方法进行施工,尤其是左右马口宽度不足50cm,有些甚至拱架悬空。
2.每循环进尺3-5m,严重违反了施工工艺中要求1-2榻钢架的要求。
3.擅自降低支护参数。该段Ⅳ级围岩设计为118a型钢拱架,但塌方段处理时发现该段拱架全部采用的是116的型钢拱架,且间距过大,纵向连接筋不足,锁脚锚杆打设不规范,严重偷工减料。
1 / 1
1 /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