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路面基层级配碎石试验检测控制要点.doc
路面基层级配碎石试验检测控制要点
摘要:?世行贷款恢复类工程项目S310寿县至霍邱段老路经十几年的行车运营,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该路段经设计部门的勘察和研究,老路面作为改建工程路基,级配碎石作为路面基层。通过在该项目负责试验检测工作实践,阐述级配碎石基层施工试验检测控制要点,为级配碎石作为柔性基层试验检测控制积累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级配碎石;试验检测;要点
????????1??工程简介
????????省道S310起点位于凤阳县临淮关,经淮南、寿县、霍邱,终点位于叶集试验区,全长226.49公里,是安徽省西北部的重要通道,也是六安市北部各县联系的重要通道,路线经过多年的运营,多次大中修,形成目前的S310公路。
????????世行贷款安徽公路项目Ⅲ恢复类工程S310寿县至霍邱段位于六安市寿县和霍邱县境内,路线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项目起点位于寿县县城西南的寿六路、明珠大道、寿县X030、寿霍路五路环形交叉处(K94+227),向西经过西九里沟、马家圩孜、双桥集、涧沟、丰庄、马家圩、淮河堤、正阳、建设、西台、大店岗桥、罗岗、城东湖闸、坝头、新店镇、十里井、陈家埠、甘家庄等城镇及控制点,终点位于霍邱县城东,及湖东路、S310、街道三路环形交叉处(K164+206.857),路线全长69.980公里,分三个标段。该路段是联系寿县和霍邱县的快速通道,对两县及六安乃至全省的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最后一次改建于1996年,该路改建后,经过近十年的运营,致使目前该路段全线路面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路段损坏严重,严重影响通行及通过能力,阻碍了沿线的经济发展。为恢复并提高本路段的通行能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本项目的改造已势在必行,因此本项目被列入世行贷款安徽公路项目恢复类工程改造计划。项目的建设对于加强沿线城镇之间的联系,推动城镇一体化进程,提高项目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影响区内居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拟建的项目对进一步改善安徽省公路网结构,提高干线公路路网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
????????2??试验检测方法
????????S310寿霍路改建工程路面结构层设计为40cm级配碎石基层+5cn粗粒式沥青混凝土+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40cm厚度级配碎石作为两层施工,两层所采用的级配有所不同,原材料也略有区别,其中第一层级配碎石的集料粒径分别为19~37.5、9.5~19、4.75~9.5、0~4.75,其中37.5(方孔筛)筛余量允许范围为0~20%,经料源调查,项目附近段没有符合要求的石粉,经业主批准同意,4#料(0~4.75)采用洁净干燥的中粗砂。作为柔性基层,级配碎石试验检测控制重点是材料级配和现场压实度,根据业主要求,第一层采用的是项目招标文件的一号级配[2],级配范围37.5(80~100),31.5(65~85),19(42~67),9.5(20~40),4.75(10~27),2.36(8~20),0.6(5~18),0.075(0~15),试验室对各种原材进行筛选检测[3],计算得各集料比例19~37.5:9.5~19:4.75~9.5:0~4.75=26:31:26:17
????????从标准级配曲线可看出:19~37.5mm集料有点偏细,其他几个关键筛孔接近中值,因采用的是中粗砂,0.075mm筛孔通过率只有0.7%,所以接近下限,经过多次配料和闷料,最终确定室内标准击实最大干密度为2.38g/cm3,最佳含水率为4.0%。拌和站根据试验室提供级配比例标准试生产,对生产出来的混合料取样筛分
????????与标准级配曲线相比有点差别,主要原因中砂偏细,拌和站标定有误差。因此,重新进行选料、标定,调整级配,再生产。最终确定级配如图3:(各集料比例19~37.5:9.5~19:4.75~9.5:0~4.75=25:32:27:16)
级配碎石第二层37.5mm筛孔通过率100%,采用的是规范中的1号级配[4],级配范围是31.5(90~100),19(73~88),9.5(49~69),4.75(29~54),2.36(17~37),0.6(8~20),0.075(0~7),混合料相对于第一层级配偏细,经过反复选材、调整,确定最佳级配如图4。各集料比例19~31.5:4.75~19:2.36~9.5:0~4.75=30:23:27:20)
1 / 1
1 /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餐饮值班管理课程培训.pptx
- 尔雅《批判与创意思考》课后习题+期末试题.docx VIP
- 6-4正奇租赁二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现金流预测分析报告1213日.pdf
- 算法设计与分析(北航)中国大学MOOC慕课 章节测验期末考试客观题答案.docx
- 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docx VIP
- T IAC CAMRA 50-2024 《事故汽车常用零部件修复与更换判别规范》(2).pdf
-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平行四边形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教案附作业设计(基于新课标教学评一致性).docx
- 长江经济带港口发展研究(2011~).docx VIP
- 染色技术 8.1 涤纶结构特点和分散染料分类 8.1 涤纶结构特点、分散染料分类.pptx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必读书目《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