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桩挡墙技术在快速加固塌方边坡中的应用.doc

钢管桩挡墙技术在快速加固塌方边坡中的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钢管桩挡墙技术在快速加固塌方边坡中的应用.doc

钢管桩挡墙技术在快速加固塌方边坡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 施工 设计 塌方   R4 钢管桩挡墙施   4.1 锚杆施工4.1.1 施工方法图3    排水管结构示意按照设计图纸用红漆标识各锚孔位置,按照锚杆孔与水平面夹角15°用####器将锚管击入坡体。一般锚管在打入过程中都有泥土从出浆孔流入管体内,因此必须进行洗孔。洗孔须用压力水,用胶管从锚管出口处逐渐冲洗到管底。当从锚管内流出的水变清后,再将锚管出口堵死,冲水胶管仍留在管底,使锚管内的水产生一定压力,并从出浆孔流出,冲出锚管外侧虚土,以此保证锚管与孔壁间的空隙。锚管灌注 砂浆拌制用JW180型灰浆搅拌机拌制,注浆采用MZ-1型锚杆注浆机灌注至孔内砂浆饱满为止,并稳压3min。   4.1.2 施工程序锚杆施工程序 处理工作面→标识孔号→击入锚管→锚管制作、运输→清孔→锚管注浆→砂浆拌制→质量检查。   4.2 排水管施工排水管钻孔在锚管施工之后进行,混凝土喷射前人工将PVC排水管插入已钻好的钻孔内,填充粗砂安装钢网。   4.3 钢管桩施工在标示好的位置按设计要求击入竖向钢管,焊接钢管桩,与边坡锚管焊接锚拉。最后按照设计要求挂钢筋网片,放置混凝土板,喷射混凝土。   5 边坡稳定性验算结果与坡顶实测位移采用理正岩土分析软件对边坡进行稳定性验算。有关计算参数为:q=25kN/m2,c=18. 6kN/m2,φ=12.4°,β=5°,fy=310MPa。通过验算,边坡最小安全系数为1. 573,说明边坡的设计是安全的,满足承载力要求,边坡稳定性验算简图如图4所示。   为了解边坡变形,工程完工后在坡顶不同部位设置了位移监控点,根据实测结果绘制的边坡位移时程曲线如图5所示。   监测结果表明,坡顶最大位移量不到6mm,并逐渐趋于稳定。宏观观察,地表无裂缝,邻近建筑物未发现由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体变形,边272007增刊汪剑辉等:图4 边坡稳定性验算简图图5 边坡坡顶位移时程曲线稳定性良好。采用ANSYS进行有限元分析时,考虑到土坡长度远较其宽度大,沿长度方向取单位长度按平面问题来计算。模型采用m-kg-s单位制,由粘土、锚杆、注浆体、钢筋网、喷射混凝土5部分组成。粘土采用Solid45单元,材料选用Drucker-Prager模型,锚杆采用Pipe20单元,材料选用双线性随动硬化模型。注浆体采用Solid65单元,材料选用Concrete模型。喷射混凝土采用Solid65单元,材料选用Concrete模型。计算参数与理正分析同,其余材料参数均参阅MSC.Mvision标准材料参数库。根据几何尺寸构建实体模型,指定单元尺寸后采用映射网格进行单元划分,得到图6所示有限元模型。执行Solve命令进行求解,基于通用后处理器将基坑原截面与变形图进行比较,基坑最大竖向变形约为0.005 3m,小于规范允许变形值。图6    边坡有限元模型   6 结语   1) 该边坡抢险加固从进场到完成支护,总计只用8d。宏观结果表明,地面无裂缝,挡墙无变形,整体稳定性良好。边坡加固完工后,又经过两次大雨的考验没有出现异常情况,挡墙稳定,确保了挡墙自身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2) 2)锚管支护效果的关键是锚管体的制作、洗孔和注浆,只要严格按照上述施工工艺要求施工,注浆压力大于1.0MPa,都能保证锚管外侧包裹有一定厚度的砂浆层。3)通过数值计算,其加固段抗力可以满足车辆和行人通行要求,并能达到永久性支护的要求和目的。4)采用钢管桩挡墙技术加固类似边坡塌方问题安全、快捷,值得推广应用。   3)   参考文献:   [1] 曾宪明,林润德,易平.基坑与边坡事故警示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2] 范锡盛,王跃.建筑工程事故分析及处理实例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   [3] 唐长馥,唐启明,郑国强,等.工程事故与危险建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4.   [4] 铁道部科学院研究院西北研究所.滑坡分析与防治[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87.   [5] 刘杰.土的渗透稳定与渗流控制[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1 / 1 1 / 1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