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隧道特大塌方处治方案设计探讨.doc
隧道特大塌方处治方案设计探讨
摘要 雪峰山Ⅱ号隧道是“福银”线邵三高速公路上的分离式短隧道。本文对该隧道右洞中部发生的覆盖厚度达50m的冒顶坍塌的处治方案设计作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 隧道 塌方 有限元分析 处理措施
1 概述
雪峰山Ⅱ号隧道(图1)是“福银”线邵三高速公路上的分离式短隧道。该隧道地处丘陵区,山顶浑圆, 地形起伏较大,标高为420~470m,山体坡角约为22°,植被较发育。上部残积坡积土层厚度变化较大,为3~14m。该隧道基岩岩性为角闪片岩和花岗岩。隧道洞身围岩以Ⅲ、Ⅳ级为主,局部为Ⅴ级,洞口段围岩为Ⅴ级。
?
图1 隧道平面图
2病害概况
雪峰山Ⅱ号右线隧道全长295m(里程桩号为YK96+167~YK96+455),于2004年9月15日上台阶贯通,9月16日从隧道进出口往中部拉槽,9月25日出口开挖至YK96+280后停止中槽开挖,同时出口端进行初支下部落底施工,9月28日出口端外侧落底至YK96+338,内侧落底至YK96+347,2004年9月28日晚21时YK96+313~YK96+341段突然发生大坍塌,塌方段长度约28m,塌方处产生冒顶,根据实地勘测YK96+307.05~YK96+337处,隧道右洞轴线上方地表有成半径约15m的塌陷区域,地表沉陷最深处约7m,周边沉陷约2~3m,塌方段洞顶覆盖厚度为50m,塌体为强风化岩夹残积土,塌方段位于岩性变化的交界面。
3原因分析
事后对塌方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其原因如下:
(1)地质条件差,塌方段处于角闪片岩和花岗岩的岩性变化的交界面,且地质属Ⅴ级围岩,岩层结构破碎、节理发育;
(2)原来YK96+325~YK96+327段小坍方处理不到位:塌腔回填不密实、径向注浆小导管注浆量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塌方处理时间太长。
(3)钢支撑安装时没有与岩体密贴,之间存在空洞,钢支撑脚悬空,锁脚锚杆没有按设计要求施作。
(4)施工工序衔接不紧凑,上台阶开挖长度太长,初期支护没有及时封闭。
4处理措施
根据塌方的情况,拟定处理方案(图2)。具体步骤和措施如下:
(1)洞外。
①加强对塌方影响段落范围内的地表量测监控,增加观测频率,适时反馈。
②做好地表的防排水措施,塌陷区域四周设置截水沟,上方搭设遮雨棚。
③在隧道二衬施工完成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洞顶塌腔回填。
(2)洞内。
?
图2 塌方处理纵断图
①加强对塌方影响段落的量测监控,适当加密量测监控点,增加观测频率,适时反馈。
?
项目
预支护
钢拱架
锚杆
喷射砼
主 洞
Φ89mm长10m注浆中导管,环距30cm,纵距8m;Φ60mm长8m注浆小导管,纵环向间距均为60cm
工20b工字纲,间距0.5m
Ф25中空注浆锚杆,L=4.5m、间距1m
C20湿喷射钢纤维砼,厚28cm
侧 导 洞
Φ50mm长5m注浆小导管,环距80cm,纵距4m
U25型钢,间距0.5m
?
C20湿喷射砼,厚15cm
1 / 1
1 /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