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含水量粘土路基压实动态预控方法.doc
高含水量粘土路基压实动态预控方法
摘要:根据高含水量粘性土的液限、最大干密度、含水量、压实度进行一系列相关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以现场压实度计算标准的审核方法,并采用现场击实、核子仪快速测试,建立一套土基压实度动态预测、控制模式,以优化监理程序,加快土基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
关键词:高含水量,路基,压实,预控
广西三从公路路基土采用沿线取土较多,且天然含水量高难以满足最佳含水量要求。冬季施工晾晒困难、周期长,夏季(6至9月)炎热多雨,也很难控制其含水量。因此,通过土的含水量的预测,进行土基压实度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具体目的为:对土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土的室内击实与现场压实性能、不同压实度检测方法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现场应用性研究,改进压实工艺,提高检测准确率,从而取得简单易行的土基压实控制方法。现将具体作法简述如下。
1、?土的WL、Wb、K基本关系的存在
土质及其各项指标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在某个划定的区域,总是会出现一些相对的分布规律,找到这一规律,用其指导工程土的利用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在该地区高速公路修筑的过程中,通过大量数据的分析整理,可以得到土的液限(WL)、相对含水量(Wb=W/WL)、压实度(K,指施工压实状态)三者之间的大致对应关系,并求得如下回归方程式:
wb=8.2823-7.1639k-(1.6824-1.4867)1nwc(1)
上述事实可以证明,土的压实度是随相对含水量变化的。也就是说,要获得一种土的工程压实度,就必须获得其相应的相对含水量。这种关系的确立对于该地区土的工程利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利用这一模式对任意一个地区的工程土进行实用性分析,进而求得最佳的效果,也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建立土基压实度预控模式的基本作法
所谓高含水量土,是指工程土的相对含水量高于其规定压实度在压实曲线上所对应的相对含水量。也就是说,直接用土的天然含水量进行施工碾压,难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总是要将土的含水量降低到相应的程度,才有可能使用土基压实。然而,在冬季温度低、夏季雨水频繁地区,要使工程土在压实之前将含水量降低到最佳含水量状态是很困难的,土基总是要经过反复的压实和翻晒才能达到理想的密实度,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施工质量。为此,新阳高速B5合同段施工中一套压实度控制模式,其方法简便,行之有效,基本操作如下。
2.1最大干密度的审核与确定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受诸多影响因素的制约,各施工段的最大干密度往往不能十分准确地确定:①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中心试验室取样有偏差;②土场土质的变化及交叉使用;③试验方法的不统一和人为的提高压实度标准。通过土的最大干密度分析,建立一个带有普遍规律的关系式,从而判断出土的最大干密度大致是否真实、准确。施工期间所取30个土样的液限与干密度的关系曲线见图1。
图1土样液限、最大干密度关系曲线
由图1,得出如下回归方程式:ρ=2.654-0.215lnwL(2)
由图可见,土样最大干密度点大多沿回归曲线分布有序,且在+0.02范围以内,技术依据充分,可以作为该土样最大干密度标准。
但是,具体的规律并不能涵盖个体的差异。对于个别有争议的土采取现场击实和现场碾压的方法加以进一步核实。所谓现场击实和现场压实就是采用手动击实仪击实方法或现场重型压实工艺,求得工程土在现有的含水量状态所能达到的密实度,是否与提供的击实曲线一致,以资作出土是否被压实的评判。
2.1核子仪的利用与对比试验
在土基施工现场,要施行压实预控必须采用快速的含水量、压实度的检测方法。烘干法往往滞后,微波炉法对某些含铁的土不适应,最为快捷、有效的还是采用核子仪法,而采用核子仪法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与灌砂法的对比校正试验。对比试验一般按如下步骤进行:
(1)选择不同含水量的土基予以充分碾压,同时选择相同含水量的土基,予以不同碾压遍数碾压,从而获得不同的压实度,其区间最好为80%-100%。
(2)?初始试验阶段,应将灌砂仪做比较试验,使测试结果在规定误差范围内。
1 / 1
1 /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