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监理控制要点.doc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结合高层建筑施工特点,简要介绍监理在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中的方案选择和审核,重点对梁式转换层施工的三大分项(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供同行们参考。
?
【关键词】结构转换层;支撑体系;混凝土;模板;钢筋;施工技术;质量监理
?
1 前言
?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由于跨度大且承受的竖向荷载很大,致使其构件截面尺寸高而大,连续施工强度大,施工过程复杂。现以本人担任总监理工程师的某高层商住综合楼为例,谈谈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大梁的施工质量监控控制要点。
?
2 工程概况
?
某大厦为一高层商住综合楼,建筑总面积25680㎡.地下2 层,地上17 层。1~4层为框架结构商业用房,层高4.8m;5层为结构转换层,层高4.8 m;6层以上为剪力墙结构住宅,标准层高2.8 m.转换层为梁式结构,施工荷载大梁截面尺寸为1200 mm ×2500 mm, 板厚250 mm,裙房屋面板厚为150 mm.
?
3 施工方案选择
?
由于本工程转换层大梁截面尺寸达1200 mm ×2500mm,自重达7.5 t/m,施工时加上模板自重及施工活荷载,合计线荷载接近80 kN /m.下部楼盖(即5层楼盖)难以直接承受施工荷载,必须采取措施解决荷载的安全传递问题。另外,转换层大梁属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梁,极易产生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
根据以往工程施工经验,转换层大梁一般有通天支撑一次支模浇筑法、埋设型钢桁架加强模板法和分层浇筑迭合成型法等3种支模方案可供选择。
?
3.1 通天支撑法
?
通天支撑一次支模浇筑法是将施工过程中转换层大梁自重等荷载通过支撑层向下传递,直到地下室底板传给地基。本工程从转换层梁底(相对标高24.000 m)到负二层地下室底板面(相对标高- 9.6 m),支撑高度达33.6 m, 需要大量的模板及支撑材料,费工费料且受力不明确。
?
3.2 埋设钢桁架加强模板法
?
采用在转换层大梁中埋设型钢桁架,将型钢桁架与模板连为一体,以承受全部大梁自重及施工荷载,大梁一次浇筑成型。此方案与通天支撑法相比,可节省大量的支撑材料,但型钢桁架埋于混凝土中, 一次耗钢量大,不经济。
?
3.3 分层浇筑迭合成型法
?
将大梁分2~3层浇筑迭合成型。此方案应用迭合梁的原理,将梁沿水平方向分2~3层浇筑,待下层混凝土达到70%的设计强度后浇筑其上一层混凝土。利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形成的梁支承第二层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利用下两层已浇筑的混凝土形成的迭合梁支承第三层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梁下模板的支撑仅需考虑第一层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载,可节省大量的模板及支撑材料。同时,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混凝土体积大大减少,对于控制转换层大梁大体积混凝土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是非常有利的。
?
以上3个方案,分层浇筑迭合成型法最经济且施工方便,在与设计沟通后确定按第3方案分2层进行施工。为确保下部楼盖(即5层楼盖)能够承受转换层施工时的荷载,对4层和5层楼盖进行顶撑加强,模板支撑方案如图1所示。
?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分层浇筑迭合成型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分层浇筑可能引起的永久性的附加应力以及分层浇筑形成的施工缝对梁的整体性的影响; 先浇筑的下层混凝土结构在上层混凝土浇筑时将作为承重结构。而迭合面处位于梁腹,设计未考虑受力钢筋,要求施工单位在根据实际计算的内力情况验算其负弯矩,在征得设计认可的情况下进行增设负弯距钢筋来保证结构有完整的承载力。
?
4 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要点
?
4.1 模板工程
?
4.1.1 支模体系复核
?
对施工单位按分层浇筑迭合成型法设计的支模体系,监理工程师必须对其计算过程进行复核。包括梁底模、侧模的强度及变形,竖档及搁栅的强度及变形,梁底支撑杆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验算,必须全部符合要求才能保证模板体系的正常使用和施工安全。
?
搭设模板支撑时,要求上、下层支撑在同一位置,以保证荷载的正常传递,同时应确定合理的拆除支撑的次序,使施工阶段结构受力达到最小。
1 / 1
1 /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压旋喷桩加固桥头软基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要.doc
- 高压旋喷桩在深水低桩承台施工中的应用.doc
- 高压旋喷桩在铁路工程软基处理中的应用.doc
- 高压旋喷桩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指标探讨.doc
- 高压旋喷桩施工水泥用量控制.doc
- 高压旋喷灌浆技术在闸基防渗工程中的应用.doc
- 高压注浆技术在混凝土裂缝渗漏处理中的应用.doc
- 高原地区某高速公路边坡治理浅析.doc
- 高原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的分析与处理方法.doc
- 高含水量粘土路基压实动态预控方法.doc
- 监督单词图像表示中级功能gordo supervised level features cvpr paper.pdf
- 新型chemstation工作流程agilent technologies g2170-get started with workflow.pdf
- 教程星期二下午design technology paper 2.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版管类多媒体教学系统che2.pptx
- 综合有效apr女孩们.pdf
- 传统偏置流声大型涡流模拟本轮soufiane gt2017-63693.pdf
- 学习微博主题标签建议翻译模型ijcai13-307JCAI13.pdf
- 内容说明本文了109.pdf
- 讲稿星期一下午design technology paper 2.pdf
- 与课件信号系统.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