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朱波:天使圈搅局者领袖李开复敌人.docVIP

“农民”朱波:天使圈搅局者领袖李开复敌人.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民”朱波:天使圈搅局者 领袖李开复的敌人 2012-12-19 09:28:20 作者:滑明飞 来源:环球企业家 收藏? HYPERLINK /a236933.html \l comments 评论?1 导语:不做公知,不称青年导师,不“炒”慈善。从华为互联网事业部辞职,创建广州国际创新谷孵化加速器的朱波,似乎在努力撕掉这些贴在天使投资人身上的种种标签。 不做公知,不称青年导师,不“炒”慈善。从华为互联网事业部辞职,创建广州国际创新谷孵化加速器(下称“创新谷”)的朱波,似乎在努力撕掉这些贴在天使投资人身上的种种标签。 现在,朱波甚至连微博都很少打理。在接受《环球企业家》专访前,还有营销机构建议代他运营,和往常一样,他们被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面对一大堆僵尸粉,有什么意义。”随后话锋一转,朱波把“枪口”对准 HYPERLINK /d165.html \t /a_blank 创新工场创始人、有“青年导师”之称的 HYPERLINK /f546.html \t /a_blank 李开复,“他的微博是体会不到有血有肉的,我的微博你可以感受到喜怒哀乐。” 在一团和气、看似共进退的天使投资圈,朱波显得很是有点另类。至少在这个圈子里很少有人公开“炮轰”同行,而朱波从一开始就与天使投资“领袖”李开复展开隔空对决。分歧的不仅是态度,更是理念,今年7月,两人通过微博就创业企业是否以上市为目的发生过激烈争论。 两人同属海归派,但经历过多次创业的朱波严格区分两者的不同:“他是精英,在宝塔尖上;我是农民,是摸爬滚打出来的。”创新谷的服务对象是草根,精英占少数;项目追求“小而美”,无意培养号称颠覆互联网行业的种子创业团队;目标以并购为主,认为上市可遇不可求;坚持小资金启动,避免过度“烧钱”。 朱波也不想做斗士,但他以搅局者的姿态冲入天使投资领域。他专注移动互联网领域,号称要与创新工场“南北分治”。他也不总是与同仁为敌, HYPERLINK /s15.html \t /a_blank 周鸿祎、 HYPERLINK /s5.html \t /a_blank 雷军等业内大佬也在他的邀请下为华南创业者指点迷津。 农夫理论 10月31日,创新谷创业降龙十八掌系列讲座的首场主讲嘉宾,邀请了天使投资人、360创始人周鸿祎。相比李开复,周鸿祎似乎更符合朱波的“口味”。 朱波有一个经常挂在嘴边的“农夫理论”:孵化器就是一个农夫,要找一块儿土地,挑选一批种子,然后浇水施肥,最终卖给VC/PE以获得收成。坐在办公室的秀才是不愿意或者根本不会到农田里种庄稼的,他们宁愿坐在甲级写字楼里指点江山。“做这个事情必须是真正的农民,种过庄稼的,创过业的人去做,因为这些人才了解种子的整个培育过程。” 周鸿祎创立过3721网站,后卖给雅虎;2006年成立天使投资基金,并于同年二次创业,成立奇虎公司。 朱波有着相似的经历。 1990年,朱波赴美国读书。研究生毕业后到一家IT公司工作了四年,他遇到了当时很多中国人都遇到的天花板,难以进入美国公司的管理层。而1996年,正值杨致远的雅虎上市,处于躁动期的朱波满怀理想地准备投入到搜索业务中。于是他和一位朋友开始编写程序,但几个月后,这一项目便宣告失败,因为始终无法找到一种清晰的商业模式。 早期的创业经历,也让如今转型天使投资人的朱波不主张创业项目太过于理想,而应从身边有着实实在在需求的地方切入。前不久,他在北京见了几位寻求投资的创业者,其中一份商业计划书让他大跌眼镜,几位年轻的创业者试图颠覆百度的商业模式。“遇到这样的项目,我一般都会给他们浇浇冷水。” 经历了短暂的第一次理想主义式创业后,朱波回到现实。1996年6月,他回了一次国,正好碰上UT斯达康创始人吴鹰在大力推广他的小灵通,借此机会,朱波和国内的运营商高管进行了充分接触,发现移动通信这个即将腾飞的巨大市场。当时,他也注意到在美国读书的留学生打越洋电话资费非常高。于是他回到美国,找了一位合伙人,创立NeTrue通信公司,推出IP电话服务。并于3年后在北美成功上市。 这家公司曾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通信行业500强和全球十佳IP电话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其市场份额一度占据全球近10%,开通了30个国家和地区的IP电话运营。而国内最早的IP电话试验“三亚—海口”线也是朱波的手笔。 2004年,他又回到国内开始第三次创业,进军移动互联网,主攻搜索。尽管最终在Google的打压下,该项目以失败收场,但也奠定了朱波日后投资主打移动互联网的基础。 如今,忆及创业时代的沉浮,朱波经常反思:为什么有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