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审题目作好文.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 审 题 目 作 好 文 太湖县徐桥镇中 刘小明 一、审题的重要性及意义 审题是写作中的第一步,审题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文章的立意是否恰当,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成败。所谓审题,指的是写文章的人在动笔之前对题意(题目、材料的含义)、要求进行认真的研究和领会的过程。审题不单是切题的问题,更是把文章写好的前提,它是确定写作方向的一个步骤。审题不清就会“立”错“意”,会导致偏题、离题,文不对题。因此,作文贵在审题准确,立意新颖。 二、题型梳理 1、记叙文文题从内容上来看,常见题型有: (1)以人物为题,如:我最好的朋友。 (2)以主要事件为题,如:我因 而自豪。 (3)以文章线索为题,如:妈妈的手。 (4)以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地点为题,如:晨。 2、从结构上来看,常见题型有: (1)主谓短语做标题,如:这就是幸福。 (2)偏正短语做标题,如: 的一幕。 (3)动词短语做标题,如:记住这一天。 (4)单个词语做标题,如:路上 3、从设题方式来看,常见题型有: (1)命题作文,如:总有一把钥匙适合你。 (2)材料作文,如:2007年吉林省题以“袁隆平语录”为材料。 (3)话题作文,如:2007年江西省课标卷题以“磨炼”为话题。 三、怎样审题,介绍几种常用方法 1、为有源头活水来——读清文题中的提示语。 试题一:只要拥有,哪怕点滴,用心珍惜,人生常乐。一段难忘的经历,一份温馨的情谊,一种独特的体验,一方自由的空间,乃至一本好书,一缕阳光,一个好心情……真的,拥有不在乎多少,在乎感知,在乎呵护。让我们为拥有而快乐吧! 请以“我拥有,我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点拨:中考作文文题在命制过程中为了减小审题难度,常常要加上一段提示性的文字,这段提示性的文字往往给考生或多或少地指出了写作的方向或内容。因此,在审题时,应注意对提示语进行研究。一般来说,提示语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指出选材范围,暗示立意角度。试题一就用“难忘的经历”、“温馨的情谊”、“一本好书”、“一缕阳光”等词语提示了选材的范围。 举一反三——请分析下列文题中提示语的作用。 (1)约,是誓言;约,是承诺;约,是一种心灵的期待……请以“我和 有个约”为题写一篇作文。 (2)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心有灵犀一点通——读明文题中的关系 试题二:生活,因变化而精彩 点拨:有一类文题,题目中的词语之间构成了各种不同的关系,只有把关系明确了,写作重点才能确定下来。此题中的“变化”和“精彩”就构成了因果关系,“变化”是“因”,因此宜浓墨重彩写;“精彩”是“果”,只需用寥寥数笔画龙点睛即可。 举一反三——请分析下列文题中加点词语之间的关系 (1)我战胜了自己 (2)这就是幸福 3、掀起你的盖头来——读懂文题中的比喻 试题三:带着微笑出发 点拨:“微笑”比喻“乐观的生活态度”,“出发”比喻“开始”,对于文题中的比喻,只有置换成它的本义,立意才能深刻切题。 举一反三——请分析下列文题的本义 (1)路上 (2)心中有盏红绿灯 4、吹尽狂沙始得金——读透文题中的虚词 试题四:其实并不是这样 点拨:这里的“其实”指的是“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那么,文章应该先写“是这样”,再在此基础上转折写“不是这样”,来强调“不是这样”。 举一反三——请分析下列文题中虚词的含义 (1)“平淡也是一种享受”中的“也” (2)“我在努力”中的“在” 5、凭借语言标志,确定文章体裁。 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像“漫谈”、“小议”、“有感”、“驳”、“论”这样的词语给我们的审题直觉是应写成议论文。 6、抓住关键词,把握题面重心,确定“题眼”(文章表达重点)。 比如,《心灵的选择》,中心是“选择”,重心在“心灵”深处的较量。与之相对照,《漫谈“宽容”》的重心应是“漫谈”,即“题眼”,而不是“宽容”,“宽容”应是文章表达的中心。一般来说,题目是主谓句,“题眼”往往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如《我赞成这件事》,“题眼”是“赞成”,重点就要扣住“赞成”来写,文章也要围绕着“赞成”展开。如果题目是动宾短语,“题眼”往往在动词上。如《过生日》,“题眼”是“过”,文章就要写清“生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或气氛中“过”的,是怎样“过”的。如果题目是偏正短语,“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