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马土豆”把土豆变金豆.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土豆”把土豆变金豆 ? 10月,正是宁夏土豆成熟的季节,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毛庄村的土豆收购点,方圆500亩3个村子的老百姓都来以每斤4毛5分钱的价格上交做种薯的马铃薯,这里平均一天的收购量能达到200吨。而这么多的土豆,全都归一个叫马玉龙的人所有,一提起他,大家都赞不绝口。 记者:你们平时都怎么称呼他呀? 农户1:就叫他土豆王。 农户2:人厉害。 农户3:讲信用的,致富专家。 农户交口称赞的这个马玉龙,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土豆经销大户,拥有36万亩的土豆订单种植面积,年销售额达6千万,几年来经他手卖出土豆60万吨,给当地带来的收入足足有3个亿。而为他赢得这么多财富的秘密,全靠一座窖。 白银福村民:我今年66了,这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大的窖。 黑保云村民:那个窖太大了,拖拉机都运的进去,是我们的聚宝盆。 这就是马玉龙的大窖,总共占地8000平方米,???一个足球场的面积还要大;存储规模达到20000吨,这20000吨的土豆要是用火车来运输,需要300多节火车皮。大窖可以容纳4辆大卡车同时卸货。在这里,我们终于见到了大窖的主人马玉龙。凭着这座大窖,他迅速积累财富,为此还赢得了一个外号——“马土豆”,如今这个外号已经漂洋过海。 马玉龙:南韩的客商叫我薯片飘者,俄罗斯客商叫我薯条列夫,薯条列夫,这不有土豆嘛。美国的客商叫我查芋丝,叉土豆丝丝。 记者:叉土豆丝? 马玉龙:叉土豆丝,然后这个日本的客商叫我山芋太郎,大家都说我长得像土豆,你看看我长得像不像土豆。 一座庞大的窖和一个“马土豆”的外号,现在都已经成为马玉龙的广告招牌,每年让他卖出的土豆能够达到5万吨,可谁又能想到,就是这座大窖,曾让他兄弟反目、负债累累;而这个“马土豆”外号的背后,也是一段尘封的心酸往事。 镜头中的这片高原丘陵地带叫西海固,位于宁夏南部山区,是马玉龙的家乡。这里曾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人类不能生存之地,国家的重点扶贫地区,十年九旱。就在这个贫瘠的地方,有一道别样风景。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在旱地里种土豆,吃剩下就喂牛喂羊。 1998年9月,马玉龙所在的外贸公司改制,他就借了90万元盘下了公司开始单干。之所以他做出这种举动,全缘于一次偶然。8月份,马玉龙去了福建,他发现市场上竟然有卖土豆的,这让他灵机一动…… 马玉龙:家乡收土豆是一毛多钱,这个地方能卖四五毛钱。剔除各种费用,就是赚钱的生意嘛。 马玉龙白手起家,没有本钱,当年10月,等到家乡的土豆成熟了,他就借了2万块钱,以每斤1毛8的价格收购了12万斤,连夜运往福建。但没想到,等火车开到南方时,市场上突然来了个180度的大逆转,让他始料不及。 马玉龙:那市场那个货就堆积如山,我们这个货过去就是冰山一角。那个堆积那个货那么多,什么时候才能卖完呢,卖不完嘛。 等马玉龙带着这批货赶到南方市场时,土豆的价格已经由原先的每斤4毛5跌到了2毛,算上运费和人工费,还赶不上成本价,马玉龙借的这2万块钱全亏了。他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之前看别人卖的那么好,自己来了就亏本呢? 后来,马玉龙得知,土豆市场也有淡季旺季之分,自己发现土豆价高的时候正是淡季,而等到他在家乡组织大批土豆往南方运的时候,北方土豆集中上市,旺季来了,市场上供大于求,自然卖不动了。 吃了亏但掌握了土豆的市场行情,第二年,马玉龙找到了7月份就能成熟的灌区土豆,正好可以赶上市场淡季。掌握了市场先机,他决定再冒险搏一把,把之前欠下的债都还回来。1999年7月份,马玉龙又借了12万,收购了120吨,连夜发往厦门。 1999年7月20号,马玉龙的灌区土豆已经发出去了十多天,他掰着手指头算日子,天天盼着好消息。 马玉龙:都很信心百倍的说今年我们一定要开个好局,把这个土豆发好,一定要多赚几个钱。而马玉龙怎么也没有算出来,此时,远在2500百公里之外的土豆正经历着一场异变。在厦门市场接货的三弟马玉明,内心正遭受着痛苦的煎熬。20号,经过十几天的长途运输,土豆终于到站了,可一打开车门,眼前的景象让马玉明备受打击。 马玉明:南方基本上就35度以上了,门子打开基本上说全烂了已经。 土豆大量腐烂,120吨最后只剩下了20吨好的。马玉明这才知道,选择灌区的土豆是一个致命的错误。白金云是当初负责收购的人,现在他也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白金云:旱作区的马铃薯不容易腐烂,耐储藏得很,那灌区它水分足得很。 记者:灌区就是说它是用水浇灌的? 白金云:水浇灌的,然后始终水分足得很,水分一足,就是说这个南方发货储存容易腐烂得很。 可这时家里的马玉龙却还毫不知情,喜滋滋地和员工等着大赚一笔。一头是家里的马玉龙算着高兴账,一头是厦门的三弟马玉明焦头烂额地算着成本账。几天后,等着赚大钱的马玉龙更高兴了,他的帐户上多了12万块钱。 马玉龙很兴奋,他决定趁胜追击,再发一批货。这下三弟可急了,坚决反对。马玉龙不理解,既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