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眼及眼眶病变影像诊断;眼及眼眶的解剖
眼及眼眶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及其正常表现
眼及眼眶疾病
眼眶脉管性、肿瘤性及炎症性病变;眼球疾病;眼及眼眶外伤、异物。
;眼眶由额骨、筛骨、泪骨、蝶骨、颧骨、腭骨及上颌骨7块骨骼构成,与鼻窦、颅前窝、颅中窝毗邻。
眼眶呈四棱锥形,眶前缘朝向前外,眶尖指向后内方。
眼眶内有眼球、眼外肌及神经、血管、脂肪等附属结构。;1、眶顶:大部分由额骨的眶板组成。眶顶的后部部分由蝶骨小翼构成。
2、眶底:主要由上颌骨的眶板组成,其中也含有颧骨和腭骨的成份。眶底很薄,分隔眼与上颌窦。
3、外壁:前部有颧骨构成,后部是蝶骨大翼。
4、内壁:组成眶内壁的有上颌骨、泪骨、筛骨和蝶骨体。眶壁中最薄弱。;上壁:额骨、蝶骨小翼
下壁:上颌骨、颧骨、腭骨
内壁:上颌骨、泪骨、筛骨和蝶骨体
外壁:颧骨、
蝶骨大翼
;视神经管由蝶骨小翼构成,内壁是蝶骨体,下和外壁是由蝶骨小翼根构成(视柱),分隔视神经管
和眶上裂。
有视神经和眼动脉
通过。
;眶上裂是位于蝶骨大翼和小翼之间的空隙,其内侧有视柱与视神经管相隔。
眼上静脉、脑膜中动脉眶支、第Ⅲ、Ⅳ、Ⅵ颅神经以及第Ⅴ颅神经的第一分支通过眶上裂进入中颅窝。
眶下裂是眼眶和
翼腭窝、颞下窝之
间的通道,有第V
颅神经第二分支等
通过。;眼眶骨膜覆盖在眶壁上,通过各种裂缝与覆盖颅骨内面的骨膜即
硬脑膜相连。
眶隔是前眶缘的骨膜
的反折。分隔前和隔
后。;四块直肌起源于眶尖的总腱环,向前延伸,逐渐散开,平行于眼球壁,形成肌锥。
上斜肌也起始于眶尖,紧贴眼眶上内壁走形,抵达滑车,由滑车处折回,走向外侧。
下斜肌起始于眶下壁的内侧份近前缘处,向外侧走形,正好位于下直肌之下方。
(提上睑肌大部分行程与上直肌平行,位于其上方,抵止在上眼睑皮肤上。)
;眼上静脉起自于眼眶的前内部,然后向外走形在上直肌下方,跨越视神经。在眶尖,眼上静脉和眼下静脉会和进入眶上裂,汇入海绵窦。
;;视神经:第II对颅神经,由视神经乳头至视交叉,分球内段、眶内段、管内段及颅内段。长约42-50mm。
眼球的支配神经:
动脉神经(第III对)支配上、内、下直肌及提上睑肌和下斜肌
滑车神经(第IV对)支配上斜肌
三叉神经(第V对)
外展神经(第VI对)支配外直肌
其它神经
;眼球壁
外层:角膜、巩膜
中层:虹膜、睫状
体、脉络膜
内层:视网膜
眼球内容
眼内腔:前房、后房
玻璃体腔
眼内容:房水、晶状体
玻璃体;泪器泪腺
泪腺:眼眶外上缘泪腺窝内,分泌泪液
泪道:泪点、泪小管、
泪囊及鼻泪管,排泄
泪液的功能
球后脂肪;X线:较少用,异物定位,基本被CT取代
CT:对骨骼的改变最佳,外伤;异物
MR:多方位成像,应用前景广(铁磁性异物禁用)
超声:应用最多
DSA:主要对于血管性病变
泪道核素:泪道疾病;柯氏位 侧位;正常视神经孔位;;;;眼球突出:常见眶内肿瘤、炎性假瘤等
眼环增厚:局限性见于肿瘤或视网膜剥离弥漫性为炎性病变
眼外肌增粗:常为炎性假瘤或眼格氏病
球后脂肪密度增高或肿块:见于炎性假瘤或肿瘤
视神经增粗:见于视神经肿瘤,炎症、眼格氏
病、视神经挫伤等
眼内钙化和异物:定位正确
眼壁骨质改变:良性:眶壁扩大 恶性:骨质破坏;;;;;;眼球壁肿块:T1WI较高信号,T2WI较低信号
眼外肌增粗:T1WI、T2WI中等或低信号,常见眼格氏病,炎性假瘤
球后肿块:在脂肪高信号中,可见低信号肿块,皮样囊肿,畸胎瘤为混杂信号
视神经肿块:T1低、T2高信号
钙化、异物和壁病变:不如CT; 中年女性多见
(先天性血管发育畸形,到一定年龄逐渐出现症状)
多单侧 多位于肌锥内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眼球突出
; 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特点:
1.包膜较厚,与周围组织较少发生粘连;
2.多为球形,少见分叶;
3.瘤体借助细小动脉和静脉与体循环联系,窦腔内血液流动缓慢;
4.均质性,一般没有钙化
; CT表现:
球后肌锥内
类圆形肿块
境界清楚(有包膜)
平扫稍高密度 增强呈“渐进性强化”
眶尖“空虚”征:不侵及眶尖脂肪
眼肌、视神经、眼球受压推移
; MR表现
T1WI呈等信号(与肌肉相比)
T2WI呈高信号
压脂序列:鲜明对比,边界更清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约80%位于肌锥内,约10 %的病例肿瘤发生在肌锥外,另有10 %病例肿瘤涉及肌锥内外
肿瘤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光滑,眶尖部存在三角形脂肪间隔,尖端指向颅内,此间隔为原发肌锥内肿瘤共有,而非海绵状血管瘤所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JGJ-T98-201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正式版).pdf VIP
- (高职)管理信息系统(第七版)教学课件(完整版).pptx
- 怎样解题数学思维的新方法读后感.doc VIP
- 2022年万宁菜篮子投资有限公司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AI专题:2025年AI应用案例精选报告.pptx VIP
-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八章 电功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df
- 骨量不足的口腔种植外科技术.ppt VIP
- 海口市龙华区镇域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遵谭镇) 环评报告.docx VIP
-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docx VIP
- 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 Section B 1a-1e 课件(共26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