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汽技术中心 RD CENTER 培训
感应热处理专业知识培训
一汽集团公司技术中心
李航宇
一汽技术中心 RD CENTER 培训
主要内容
一、感应加热原理
二、感应加热应用
三、感应热处理工艺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四、汽车感应淬火零件热处理工艺
五、感应淬火零件技术条件
六、汽车零件感应淬火技术要求在零件图样上的表示方法
七、汽车零件感应淬火材料、结构与技术要求的工艺性
八、感应淬火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汽技术中心 RD CENTER 培训
一 感应加热原理(Induction Heating)
1.1 感应加热物理基础
将金属导体放在通有交变
电流的线圈中,根据电磁感应
原理,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
在线圈的内部和周围会产生感
应电动势。通过感应电动势的
驱动,会在导体中产生与线圈 图1-1 原理示意图
中电流的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频率相同的感应电流,称为涡 ? d?
e = (伏) (1-1)
流。涡流的流线在金属导体中 dt
自行闭合。 e
e (安培) (1-2)
If = = 2 2
利用在该导体中产生的感 Z R ? X L
应电流使其加热的方法称之为
2 (焦耳) (1-3)
“感应加热” 。 Q ? 0.24I t Rt
一汽技术中心 RD CENTER 培训
1.2 感应加热的物理现象
1.2.1 集肤效应
集肤效应也称趋肤效应或表面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一导体时,导
体截面上各点的电流密度是均匀的。当交流电通过导体时,导体表面
处的电流密度较大,导体内部的电流密度较小。当高频率电流通过导
体时,导体截面上的电流密度差更加增大,电流主要集中在导体表面
,这种现象称为集肤效应。
图1-2 交变电流分布示意图
一汽技术中心 RD CENTER 培训
1.2.2 邻近??象
两邻近导体,如两汇流排或感应器的有效加热导线与被感应
加热的零件,在有交变电流通过的情况下,由于电流磁场的相互
作用,导体上的电流将重新分布,这种现象称之为邻近效应。同
向电流主要集中在两相邻导体的外侧;反向电流主要集中在两相
邻导体的内侧。两导体离的越近,效果越明显。
图1-3 邻近效应在矩形汇流排上的分布 图1-4 邻近效应同轴电缆上的分布
一汽技术中心 RD CENTER 培训
1.2.3 圆环效应
圆环形的导体通入交变电流时,最大电流密度分布在环状导
体的内侧,这种现象叫做圆环效应。圆环效应使感应器的电流密
集到圆环感应的内侧,对于加热零件的外表面有利。但对加热零
件内孔时,该效应使感应器中的电流远离加热零件的内表面,对
内孔加热十分不利。
图1-5 圆环效应 图1-6 多匝螺线管与 图1-7 单圈感应器与
工件上的电流分布 工件上的电流分布
一汽技术中心 RD CENTER 培训
1.2.4 导磁体的槽口效应
一根矩形截面的导体,装上由硅钢片叠成的导磁体体的槽口中,
当导体通有交变电流时,电流集中在导磁体开口的导体表面,这一
现象称之为导磁体的槽口效应。导磁体的槽口越深,电流的频率越
高,则导磁体的槽口效应越强烈。利用该效应可以克服导体的圆环
效应将电流驱逐到圆环导体的外表面,在加热内孔和平面类零件时,
强化了邻近效应,以提高感应器的加热效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