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变化的地形教案(知识点练习)华东师大版
第四章 变化的地形
【概念与规律】
一、火山与地震
1、地形及其变化
(1)地形:即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有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
①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也较大,坡度较陡,峰峦高耸,沟谷幽深。
②丘陵:相对高度较小(一般不超过200米),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③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④高原:高原特点是海拔高,内部相对高度小,范围比较大,周围常有明显陡坡。
⑤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间是平原或丘陵。
(2)地形的变化:地壳是运动和变化着的,因而地表形态也是不断变化的。所谓“沧海桑田”的成语,正是人们对自然界地形变化的生动描述和感叹。
(3)地形变化的原因:引起地形变化的原因有来自地球内部的内力作用和来自地球外部作用力二个方面。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是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等。外力作用有: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海浪、冰川作用等,其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另外,生物和人的作用也会引起地形变化。
(4)地形变化的速度:地质作用有些非常激烈,地形会发生剧变,如火山喷发、地震、山崩、泥石流等。有的地形变化却非常缓慢,不易被人们觉察,但年长日久仍会显露出“沧海桑田”的明显变化。
2、火山
(1)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内部灼热的岩浆从地壳裂口处或地壳脆弱的地方猛裂冲出地面造成。其现象常常是惊心动魄,十分壮观的。图4-1表示火山的构造。
(2)火山喷出物: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三类。气态物以水蒸汽为主,还有氢气、二氧化硫等。液态物是从火山口溢出的高温岩浆。 图4-1
固态物有火山弹、火山砂和火山灰等。
(3)火山的分类:一般将火山分为三类。
①活火山:是指目前正在喷发或经常喷发的火山。世界上现有500多座活火山。
②死火山:是指在人类历史以前爆发过的火山。
③休眠火山:是指在人类历史上曾经爆发过,以后长期处于平静,但仍可能爆发的火山。
(4)火山的利与弊:强烈的火山喷发会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和局部气候变化,有很大危害性。但另一方面,火山喷发也可能带来新的矿产和地热资源,为我们所利用。
3、地震
(1)地震:地震是指地壳的突然震动。地震是常见而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地球上每年约有500多万次地震发生,其中能被感觉到的地震约有5万多次。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平均每年约十多次。
(2)地震原因:产生地震主要原因是来自地壳内部力量,使地壳坚硬的岩石产生断裂和移动而引起。另外,某些人类活动如修大型水库、爆炸等也会引发局部地震。
(3)地震时现象和造成的灾害:大地震发生时,在震中(地震中心)附近,大地会发生上下颠簸和左右摇晃。也会造成山体滑坡和岩石崩落、地面褶皱、开裂、塌陷或隆起,还会引起海啸。
地震会使房屋倒塌、桥梁断裂,交通、水电中断,还会引起火灾,使人民生命和财产蒙受重大损失。如1976年我国唐山大地震使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顷刻化为废墟,有24万人丧生。
(4)地震程度的表述:①震级: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震级每增加1级,释放能量约增加33倍。1级最小。3级以上地震能被人感觉到。5级以上均属于破坏性地震,且随震级增大破坏性也增大。76年唐山大地震震级达7.8级。②烈度:烈度是指地震对地面的影响和破坏程度,通常分为12级。一般地说,烈度大小与震级大小、该地与震中距离和震源深浅等有关。震级大、与震中距离近、震源浅则烈度就大。 烈度达3度时人能察觉,6度以上则会造成较大破坏,达到11、12度时,将使大批房屋倒塌、地面严重变形,造成巨大自然灾害。
(5)地震预报:地震发生前,大地、天气、水文、地磁及一些动物的行为常有异常变化,根据这些预兆,预报地震的发生,称为地震预报。正确的预报可大大减轻地震给人类造成的损失,但因地震成因复杂,目前还不能正确预报所有地震。
下面一些现象与地震有很大的关联,常作为地震发生的预兆。
①地下水变化:如发生井水冒泡、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地下水中氡气含量增加等异常。这是因为地震前,在地应力作用下,含水层会受到挤压或拉伸发生变形,地下水所处条件发生改变而引起地下水位异常变化。
②地温变化:地震前常有地温明显增高,天气有异常闷热的感觉。因为一般情况下,地下深处温度(地温)变化是很小的,但地震前,由于深处岩石结构复杂的变化会产生大量热能,引起地温的升高。
③地电变化:地下土壤岩石天然存在电场,称为地电,可用电表测量它的存在和数值。地震前,岩石发生变形,地电也有异常的变化。
④地磁变化: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磁体,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场叫地磁场。地震发生前,该处地磁场也常有异常变化,可用仪器测量它的变化。
⑤地形微小变化:地震前,由于岩层受内力作用发生变形,使地形也发生微小变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年级思品上册 9受教育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一同步教案 鲁教版.doc
- 七年级思品上册 7新自我 新认识同步教案 鲁教版.doc
-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辽阔的国土课件 晋教版.ppt
- 七年级数学下册 10.1.3 垂线精品课件 (新版)沪科版.ppt
- 七年级数学下册 10.1.2 垂线精品课件 (新版)沪科版.ppt
- 七年级数学下册 10.2 平行线的判定(第2课时)精品课件 (新版)沪科版.ppt
- 七年级数学下册 10.2 平行线的判定(第3课时)精品课件 (新版)沪科版.ppt
- 七年级数学下册 10.2 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精品课件 (新版)沪科版.ppt
- 高考数学总复习 第六章 6.3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课件 理 北师大版.ppt
- 七年级数学下册 6.1 平方根、立方根(第4课时)精品课件 (新版)沪科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