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冯兰瑞:一生心系祖国的女经济学家.doc
冯兰瑞:一生心系祖国的女经济学家
心系祖国建设,辞哈尔滨日报总编甘做经济学老师
冯兰瑞1920年9月出生在西南古城贵阳一个书香之家,天资聪慧,从懂事开始便对读书产生了浓厚兴趣,上学后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左邻右舍都夸她是个“才女”。
1936年夏,冯兰瑞随父母姐弟等家人来到重庆,在民族存亡关键时刻,她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毅然选择了跟随共产党干革命的人生道路。
1940年4月,冯兰瑞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延安。由于年轻、是党员,又有较高文化,冯兰瑞被中央组织部分配到“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参加《中国青年运动史》的编写,一年多后,她不仅圆满完成了青运史十年内战部分的编撰,还经过亲自采访,写出了《徐特立传》一书,其文笔深受领导喜爱。1945年,组织鉴于冯兰瑞不俗的写作能力,将其调到张家口的《晋察冀日报》社工作,在张家口冯兰瑞与在延安时的领导、曾担任“中青委”组织部长的李昌相遇,此时李昌已任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由于早就认识,不久俩人相恋并于1946年秋结婚。此后随着全国解放战争局势的变化和李昌工作的调动,冯兰瑞先后在《冀晋子弟兵报》、华北军区《战友》杂志等报刊工作过,在那残酷的战争年代,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和自己的刻苦努力,冯兰瑞很快成为我党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
新中国成立后,李昌出任团中央书记,冯兰瑞随之进京,调到《中国青年报》任编委兼文教学生部主编。1953年毛泽东主席亲自任命李昌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冯兰瑞又随丈夫来到哈尔滨,在组织安排下担任了《哈尔滨日报》总编。当时新中国刚从战争年代走出来,百废待兴,正在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工作期间,冯兰瑞接触到大量各行各业的经济新闻和与经济问题相关的稿件,凭借以往工作中学习和积累的经济学知识,她敏锐的感到,要把新中国建设好,必须尽快培养出一大批懂得经济的人才,便萌生了从事经济学教学的念头。正巧当时哈尔滨工业大学需要政治经济学教员,在急国家所急的信念支配下,冯兰瑞毅然向哈尔滨市委提出申请,放弃总编的领导职务,去当一名教员。她对党和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得到了哈尔滨市委的大力支持,1954年她正式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
潜心学术研究,屡有重大突破享誉海内外
1964年,中央调李昌回京工作,冯兰瑞也随之告别黑龙江回到北京,任国家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虽然工作性质有了变化,但冯兰瑞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前期下,依然继续坚持经济研究。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一夜之间她和丈夫双双被打倒,经历过抄家、批斗等一系列磨难后,又被发送到河南劳动改造。临出发前,身处逆境的冯兰瑞坚信这种不正常的生活终有一天会结束,坚信我党有能力拨云见日,于是硬是顶住压力和刁难,带了一大批当时能见到的理论书籍,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见缝插针坚持学习,较系统的研读了马列原著。
世事果如冯兰瑞所料,1976年我党粉碎“四人帮”,终结了“文革”的十年浩劫,冯兰瑞恢复了工作。从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冯兰瑞在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工作期间,凭着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扎实的经济理论功底,在系统研究了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学说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时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新见解。先后撰写了《驳姚文元按劳分配产生资产阶级的谬论》、《论按劳分配中的平等和不平等――驳“四人帮”在这个问题上的谬论》等一批极具分量的文章,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报刊上。此后,她又突破原有理论的旧框框,在我国最早提出并论证了“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但不是惟一原则”、“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在个人消费品领域的具体表现”等很有影响的观点,成为国内中国经济学分配理论专家。
短时间内,撰写如此大量有深度的文章,对于一个理论工作者来说,无论精力还是体力上都是极大的考验。当时冯兰瑞已年近花甲,又刚从“文革”的摧残中走出来,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子女们见她没日没夜的查资料、伏案疾书,担心她吃不消,纷纷劝她工作悠着点,做事慢慢来。冯兰瑞知道子女这是关心自己,便语重心长地告诉孩子们:“实践需要理论指导。文化大革命耽误了国家十年的经济发展,现在党中央拨乱反正,全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很多‘文革’中被歪曲的理论需要澄清,一些新问题又急需理论论证,此时我作为一名经济理论工作者,怎能悠着做事,时不我待,我必须努力工作啊!”听了母亲掷地有声的话语,子女们不再说什么,只是叮嘱她多注意身体,并在生活上更加关心她。
“时不我待,我必须努力工作!”冯兰瑞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尤其在国内经济领域发生重大变革时,她总是走在前面,从理论上提出自己的见解。1980年冯兰瑞调到社科院“马列所”任副所长,当时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城镇人员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