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中初2017届16-17学年(下)第一次月考——语文.doc

重庆一中初2017届16-17学年(下)第一次月考——语文.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庆一中初2017届16-17学年(下)第一次月考——语文

重庆一中初2017级16—17学年度下期第一次定时作业 语 文 试 卷 2017.3 (本卷共四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1.A.迁徙(xǐ)毛坯(pī)佐料(zuǒ) B.叨扰(tāo) 稽首(qǐ) 濒临(bīng) C.按捺(nài) 教诲(huì) 气馁(něi) D.烟囱(chōng) 针灸(jiǔ) 拎包(līn) 2 A.梗塞跋扈薄册并行不悖 B.遣责 拌嘴 逃窜 馋涎欲滴 C.拣选 服帖 苍桑 怒不可遏 D.琐屑 誊写 蝉联 书声琅琅 3 A.B.在C.D.4. A.B.C.D.5. 世间万物,皆有其美,无一不牵动着诗人的情思。它可以是李清照在疏风骤雨后牵挂的海棠;它可以是李煜在寂寞无言时瞥见的月钩;它可以是 ;它还可以是 。 6.7.综 近日,在央视一套、十套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再度引起了人们对古典诗词的关注。请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3)小题。 材料一:不久前,青年调查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18.5%的受访青年经常会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61.0%的受访青年偶尔会,17.9%的受访青年很少会,2.6%的受访青年表示从不接触古典诗词。 材料二:中华民族的诗词歌赋源远流长,但在当今这样一个快餐时代,重视颜值体型的人多了,在网络上吐槽争论的人多了,热衷于转载“心灵鸡汤”的人多了,而专注于文化内涵的人少了。即便开卷有益,带着功利目的去阅读文章的人多了。步入书店,最显眼的地方往往摆放着成功学、职场技巧、商业推销等书籍,诗词歌赋和传统文化的书籍往往被束之高阁。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上,我们走了弯路。一方面,学校课堂中的诗词教育,抛却了诵读、品读的传统,过分专注于由诗词中心思想衍生的各种试题。这样的传授方式,往往让学生瞬间对诗词失去兴趣。另一方面,许多家长过分专注于对孩子绘画、唱歌、舞蹈、主持、英语等“一技之长”的培养,让古典诗词歌赋等浸润心灵的知识受到冷落。 材料三: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蒙曼认为,只有不断吸收,才有创新,在少年最好的年华让他们去记忆传统文化最精华的东西,对他们的人生仍是利大于弊。即便此类文化节目有些死记硬背的东西,这也不是一件坏事。 资深文化评论人韩皓月说:“文化节目作为综艺多样化的一种新内容与新形式,是值得鼓励的。它启发我们思考在互联网时代,怎样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更好地传播我国传统文化。” 请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一种现象。(3分) (2)请根据材料二,探究产生这一现象的具体原因。(4分) (3)《中国诗词大会》对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相结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此,你们班也将利用班会时间举办班级“诗词大会”。但你的同学郝冷墨不愿意参加。作为班上的组织委员,请你结合三则材料劝告并邀请他一起参与活动。(4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8. (1) ,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2)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纷纷暮雪下辕门,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