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制作: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第八编 清代文学 清代文学绪论 第一章 清代诗词文 第二章 《长生殿》与《桃花扇》 第三章 《聊斋志异》 第四章 《儒林外史》 第五章 《红楼梦》 绪论(1644—1839) 一、清代文学的范围 清王朝从1644年定都北京至1911年辛亥革命,共有国267年。不过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历史进入近代。 清代文学,指清前期至清中叶的文学: 清前期(1644—1735)清入关——雍正末,包括顺至、康熙、雍正几朝 清中叶(1736—1839)乾隆初——道光19年,包括乾隆、嘉庆、道光20年前。此后为近代文学范围。 二、清代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1、清初反浮求实学风、经世致用思想,促进了文学社会功用的强调,使创作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关注国运民生。像遗民诗歌忧时伤世,“学人之文”论史求实,戏曲作品趋于雅正等。 2、清代思想文化专制,乾嘉汉学之风日盛,给清中叶文学带来明显消极影响,出现严重滞化现象。如桐城派古文成为正宗, “肌理派”诗歌一时兴盛,历史小说重史轻文,“才学小说”炫学逞能,文学离其本质越来越远。 二、清代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3、清中叶反传统、尊情、求变、思想解放的人文思潮,使袁枚“性灵说”诗论、诗作的构建,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解放、精神叛逆特色。而《儒林外史》、《红楼梦》中杜少卿、贾宝玉等新人形象,则是人文意识觉醒的生动标志。 三、清代文学发展概况 1、众体皆备,集历代文学之大成: 清代文学繁富、驳杂,蔚为大观; 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依然兴盛; 已呈弱势的诗、古文,已经衰落的词、骈文重新振兴; 各类文体均有传世佳作。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绪论》 “就拿文学来讲,周秦以子称,楚人以骚称,汉人以赋称,魏晋六朝以骈文称,唐人以诗称,宋人以词称,元人以曲称,明人以小说、戏曲或制艺称,至于清代的文学则于上述各种中间,或于上述各种之外,没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足以称为清代的文学,却也没有一种不成为清代的文学。盖由清代文学而言,也是包罗万象而兼有以前各代的特点的。” 2、古典形态的诗、词、骈文再度辉煌 清诗 前期遗民诗人忧时伤世,关注国运民生,高扬抗清复明,多以史诗般的内容和坚贞崇高节操而称重当时、影响后世。 诗坛大家在诗艺方面多所开创:吴伟业 “梅村体”,王士祯 “神韵派”。 清词 明清鼎革之际,变俗为雅,成为文人写心工具。“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领袖朱彝尊,独树一帜的纳兰性德,或尊苏、辛,或宗姜、张,或学南唐二主,各领风骚,在清初词坛号称“三大家”。 2、古典形态的诗、词、骈文再度辉煌 清代骈文 清初文人揭骈文复兴序幕,至乾嘉几与桐城古文抗衡,与当时政治思想专制、文化学术复古、汉学之风兴盛有关。 骈文作家多是渊博学者,《哀盐船文》的作者汪中,为骈文力争正统地位的阮元等。 3、新兴的戏曲、小说空前飞跃,成就巨大 清代戏曲 明显雅化:传奇、杂剧均趋向文人化、案头化。 著名文人吴伟业等寄托心曲的剧作,多以抒情性冲淡戏剧性,脱离舞台演出实际; 剧作家李渔则注重戏剧性,多用巧合、误会、制造生动情节。其《闲情偶寄》的编剧和表演理论,表明戏曲重心由“曲”向“戏”转移。 《长生殿》和《桃花扇》显然是剧作家注重社会历史意识和戏剧性这两方面的产物。 清代小说 总体进入独创期 拟话本结束了改变旧作的老路; 爱情婚姻小说雅化,蜕变为才子佳人小说; 长篇小说纷繁多样: 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 英雄传奇《水浒后传》 才学小说《镜花缘》 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不朽巨著《红楼梦》。 第一章 清代诗、词、散文 第一节 清代诗歌 数量巨大。徐世昌《晚晴 诗汇》收录诗人6l00多人,诗作27600多首。 流派众多。清初有爱国派,尊唐派,宗宋派,神韵派;清中叶有格调派,肌理派,性灵派。各派主张不同,诗风各异。 诗体发展。叙事功能有较大开拓。大量新型乐府体、五七言体等长篇叙事诗,各种诗体的组诗,记事、抒情、写景,挥洒自如。 两大审美特色。一是重实;二是感伤。 一、 清初诗歌 清初80年,诗歌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人: 分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遗民诗人保持气节,关注现实;入仕诗人出处尴尬,多表现伤感情怀; 后期诗人: 多重形式技巧,喜立派别门户,与现政权和谐相处。主要有王士祯、朱彝尊、赵执信、查慎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孝德与感恩(孝文化讲坛).pptx VIP
- 地下消防水池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 VIP
- 人工智能在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五上英语每日一练小纸条(含答案11页).pdf VIP
- Unit 3 Yummy food(Wrap up)外研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下册.pptx VIP
- 近五年黑龙江省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2023.docx VIP
- 2022病毒疣基层诊疗指南.pdf VIP
- 大学物理化学第四版课程课件:第6章化学平衡.pptx VIP
- 中国体癣和股癣诊疗指南(基层实践版2022).docx VIP
- 张昕-行政组织学-第八章行政组织变革.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