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冬:文人情怀 命中注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崔小冬:文人情怀 命中注定.doc

崔小冬:文人情怀 命中注定   阿尔斯特湖恬静慵懒地躺在汉堡的怀里,水光粼粼,倒映出湖岩的幢幢建筑,更显清澈。优雅地游弋于湖面的天鹅是湖上最美的风景。2005年8月的一天午后,一个高高壮壮的剃着平头的东方男子来到了湖边支起画架拿着画笔静静地画着,他时不时抬头看一下眼前的景色,然后在画布上坚定地落笔,完全忘了旁观者的存在,直到日落将至,对岸市政厅下的连拱走廊开始闪出灯火他才离去,这个画者便是崔小冬。   这一年是中德文化年,崔小冬作为文化交流学者来汉堡作学术交流,在汉堡这段时间每天不是参观各类现代艺术展就是和德国艺术家做研讨或接受电台、电视台采访。交流事务虽然繁忙,但崔小冬还是偷得那仅有的三分闲出来,只要一有空不是去逛美术馆,便是来阿尔斯特湖边画风景,在他看来这才是最好的交流。临回国前,他把在德期间画的几十张画在汉堡“艺术家之家”作了个简单的展览。   当崔小冬抱着一捆画乐颠颠地回到中国,回到杭州时,已是9月,这个秋天,中国的油画市场像一座活跃的火山,出现了令人惊叹的“井喷”现象,在一片本已红火的艺术品市场上,显现出更为强劲扩展势头。这一年,从北京、上海、广州到香港,纽约,各大拍卖行都陆续推出了与中国油画有关的专场拍卖,急速推高了中国油画市场的整体价格。崔小冬并没有太多的留意这些,他一头扎进了画室里,他并不是不关注这些,他也知市场对他的意义,并且身后也不乏众多支持他,偏爱他作品的收藏者和画廊,只是他很清楚在画室里才有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人们之所以觉得梭罗的一生是幸福的,是因为他选择了回到自己内心的位置,在自己该活的领域里,做着自己天性中喜欢做的事,他是自己真正的主宰。   与生俱生的文人情怀   生命在闪光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   崔小冬1964年出生于辽宁锦州,当时中国刚走出那惨烈的自然灾难与狂热的年代,文艺界也稍稍有了喘息之机。从城市到农村开始活跃着各种文艺宣传队包括美术组,音乐组,剧艺社,新文艺社等。崔小冬的父母都在一家不大的工厂上班,他父母对于文艺生活也非常热衷,儿时的崔小冬便生活在这样一个精神高过物质的家庭氛围中,父亲崔广仁平日里经常和周围一帮文艺爱好者聚在一起画画,唱歌,创作剧本,时不时还参加工厂文艺队去作宣传演出。   孩提时的崔小冬非常向往这些大人们玩的游戏,也经常握着比他手指还粗的笔学着大人像模像样的在纸上涂抹摆弄着,嘴里还哼着不怎么成调的歌。然后又迫不急待地跑到爸妈跟前给他们欣赏自己的大作,爸妈看过之后总是乐呵呵地把他表扬一通,这种表扬对这个憨直的孩子来说挺受用,很具有鼓动性,他便越发画得起劲。时间一长,画得也就多了,画出来的也很有模样了,他细心的父亲那时就开始整理保存那些透着纯真和横劲的画作。   50年代初中国大搞“文艺服务政治”,文艺相对开放了几年,那一段时间,他父亲收集了不少文艺书籍,其中也有一些国外画册。到了“文革”期间这些画册是绝不可能堂而皇之地在家中出现的,但他父亲舍不得烧掉,便把这些画册藏在衣柜顶上的纸箱里。出于小孩好奇的天性,崔小冬经常趁家里没人的时候,搬个小凳子放在衣柜边的桌子上,颤颤巍巍地爬上去拿出有点积灰的画册,一页一页认真地翻看,委拉斯贵兹的《打鸡蛋的妇女》、《纺织女》,伦勃朗的《抢劫黛安娜》,列宾的《意外归来》……   当然这时的崔小冬无法理解这些画中的故事,更不可能去想画里的技巧,但也正是这个原因使他看着这些画可以无边无际的想象,他有时把这些画和中国的神话故事联系了起来,甚至还自己编着故事情节。这些想象当然是很局限的,可他很陶醉于这些属于自己的小小世界,这个“秘密活动”一直让他很兴奋,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父亲才发现这件事。父母知道这孩子喜欢这个,也出于自己对孩子的期盼,于是崔小冬12岁的那一年让他跟当时的小学美术老师正式学画画。   小学美术老师叫王金德,是一名曾下乡到农村的辽宁抚顺知识青年,后来调到崔小冬所在的工厂子弟小学任教。对于像王金德这样的知青而言,刚经历过不幸的时代,宝贵的青春被荒废,有坎坷的经历,有过很多的彷徨苦闷思索,但正是这些身心的洗炼,把他造成激情燃烧的浪漫主义者!当时王老师身边有一大帮学画的孩子,其中不乏有些很有天份的学生,后来锦州那边很多画画的当时多多少少受过他的影响。王老师平时除了教他们画画外还跟他们讲文学讲契诃夫、莫伯桑,教一些学生拉小提琴。或许在老师看来,他很感谢这帮学生,和学生在一起使他内心的苦闷得到了暂时的慰藉。   崔小冬当时在他的这帮学生里并不是出众的,有时甚至不大被人注意,但他跟别的孩子一样非常崇拜这位长的有点像德拉克洛瓦的美术老师。上素描课的时候,崔小冬不是很会排线,他觉得这样很烦,他有点怀疑这种排线方法带来的“功效”。同学们都笑他,王金德很理解崔小冬对排线的排斥,他并没有强迫崔小冬去练排线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