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景谷:蓄势待发的后起之秀.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景谷:蓄势待发的后起之秀.doc

小景谷:蓄势待发的后起之秀   在云南的众多知名古茶山中,小景谷只能算得上是“后起之秀”。小景谷大规模的种茶历史,一般被追溯到纪襄廷时代,那也是光绪年间的事情了,所以,小景谷的古茶树,树龄最高不过一百多年的样子,比起景迈山、布朗山那些动辄上千年种植历史的古茶园,小景谷自然没得比。   小景谷,其实叫“景谷乡”,处于无量山西南侧,是普洱市景谷县下的一个乡镇,因为与县名同,大家就习惯性地称之为“小景谷”了。景谷县的茶叶种植面积和古茶园面积以小景谷最大,尤其以苦竹山最为闻名。然而在云南的众多知名古茶山中,小景谷只能算得上是“后起之秀”。小景谷大规模的种茶历史,一般被追溯到纪襄廷时代,那也是光绪年间的事情了,所以,小景谷的古茶树,树龄最高不过一百多年的样子,比起景迈山、布朗山那些动辄上千年种植历史的古茶园,小景谷自然没得比。   这里又顺便普及一个常识,茶园种植面积上千年,不代表茶树树龄就是上千年,因为茶树同样有自己的寿命,茶园也会有自己新陈代谢的过程,只是大叶种茶树寿命相对较长而已。即使是在古树纯料概念大行其道的今天,小景谷也一直在二线茶山中徘徊,想必也只是亏在树龄上而已。即便如此,小景谷的茶叶依然在这一百多年间充当了重要的历史角色。   民国初期,官府放松了对茶叶的掌控,开始出现私营茶庄,一时间茶叶贸易大大兴起。小景谷最有名气的茶庄当属成立于1912年的恒丰源号,那是光绪年间在小景谷倡导种茶的纪襄廷所创立。再者是于1902年创制了谷庄沱茶的李文相所创立的“李记谷庄”,这“谷庄沱茶”后来成为大名鼎鼎的“下关沱茶”的雏形。当时的小景谷街子成了景谷、景东、镇沅三县的茶叶交易中心,每年春茶上市期间都会在景谷街举办“春茶会”,外地客商马帮日夜兼程地赶来参加茶会,带动着周围茶区如振太、塘房、民乐、钟山、凤山等地都云集于此进行茶叶交易,是名副其实的茶马小镇。据史料记载,到1937年,仅小景谷的茶叶成交就有1.1万担,成交额为22万银元,是小景谷茶市产销最旺的顶峰,对于一个乡镇而言,这是何等的繁荣。   然而和云南的很多产茶区一样,因为战乱等因素,因茶而繁盛一时的小景谷同样面临着衰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云南几大茶厂获得“国有”身份,重新整顿和恢复生产,小景谷的茶叶才相对固定,而又默默无闻地为中茶公司、下关茶厂、景谷茶厂等国营茶厂提供原料。直到21世纪上半叶,普洱茶在全国范围内复兴,小景谷才逐渐被世人发现与认识。“恒丰源号”于2001年被较早进入普洱茶行业的民营企业昌泰集团注册,并在小景谷建立了恒丰源茶叶有限公司,根据昌泰集团总经理陈卫介绍,昌泰于2000年就进入小景谷,从2000年开始,昌泰就在小景谷渥堆熟茶,早期是将熟散茶卖到香港,2003年后压制熟饼制成品牌,至2004年“恒丰源”固定成为昌泰茶业旗下熟茶产品的子品牌。而在此之前,从2001年起,昌泰出品的“金竹山野生圆茶”,其原料均来自小景谷的优质古树茶产区:苦竹山,也许当时企业出于各种考虑,故意在包装上将“苦竹山”改为了“金竹山”。产品一经出厂都是直接销往香港、马来西亚。昌泰是本世纪最早将苦竹山茶推广出去的企业,也让很多老茶客能够早早体验到苦竹山茶的魅力。据陈卫介绍,2000年那会,会做晒青茶的茶农非常少,茶农做的都是大白茶,他们带着易武的制茶师傅,揣着大喇叭宣传制作晒青毛茶,所以,如今小景谷的一些普洱茶制作工艺还会带着点易武风格,昌泰早年的贡献功不可没。   2015年央视出品的大型人文纪录片《天赐普洱》,其中《茶路》一集中的开篇便是小景谷的镜头,那天正是3月15日,也是小景谷一年一度的“开秤节”,这天清晨远近几十里的茶农,都要来到位于小景谷的李记谷庄的茶厂门口,排队卖茶。当董事长李明宣布今年的原料收购价格以后,便开始称第一秤。开秤节的热闹程度与赶集日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小景谷的茶农世代以茶为生,开秤节也是小景谷流传数百年的传统节日。每一年开秤节制定的价格,也决定了小景谷茶农这一年的收入。   小景谷人李明是景谷沱茶创始人的李文相的后代,早年经营烟草生意,后来普洱茶兴起之后,他觉得重振祖上制茶事业的好时机到了,于是他回到小景谷,多方筹措,终于让百年品牌“李记谷庄”重新焕发了生机。如今,位于小景谷街子上的李记谷庄沱茶庄园,具有云南少数民族风格的仿古的建筑,让每一个所到之人都忍不住想进去参观参观。在自己的家乡做茶,李明有自己的想法,在小景谷这个不大的产茶区,要想玩山头概念,比起版纳的江左、江右六大茶山,那肯定是无法企及的,所以,李记谷庄的产品从来不提山头,而是将重点放在了生产工艺上。普洱茶虽然原生态,但是伴随而来的是大家对制茶过程中卫生条件的诟病,尤其是想让产品打入高端市场,甚至是国外市场,食品卫生标准成为一道必须逾越的门槛。走进李记谷庄的生产车间,比起许多大厂来虽然区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