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油天然气学报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7年 8月 第 29卷 第 4期
Journal of Oil and Gas Technology (J.JPI) Aug.2007 Vol.29 No.4
[ 收稿日期] 2007-06-12
[ 基金项目] 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2003AB13012)。
[ 作者简介] 王华 (1964-), 男, 1986年大学毕业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现主要从事炼 、 油气地质与勘探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博湖坳陷八道湾组层序格架下的沉积构成研究
王 华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资源学院 , 湖北 武汉 430074)
赵忠新 (冀东油田分公司 , 河北 唐山 063004)
陆永潮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资源学院 , 湖北 武汉 430074)
蒋 恕 , 陈少平 (中国海洋石油研究中心 , 北京 100027)
[ 摘要] 利用层序地层学 、 沉积学原理和方法 , 在充分使用露头 、 钻井 (测井)和地震资料的基础上 , 对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进行了层序划分和沉积体系构成样式的研究。 建立了焉耆盆地博湖
坳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的层序地层格架 , 将其划分为 3 个三级层序 , 它们的层序构成样式主要受控于南
部盆缘断裂和坳陷中部的种马场低凸起。种马场古隆起在此时期起到了分割南北沉积分区的作用。每个
三级层序由以种马场低凸起为间隔的两个南厚北薄的箕状坳陷沉积构成 , 低位体系域砂体和高位体系域
相对发育 , 湖扩体系域厚度较薄。在沉积体系构成上以三角洲-湖湾沼泽相的浅水沉积为主 , 湖泊水体深
度不大且分布范围有限。在研究区识别出了南北两大物源体系 , 即北部主要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 ,
南部主要以扇三角洲沉积为主。
[ 关键词]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八道湾组;下侏罗统;层序地层学;层序格架;沉积体系
[ 中图分类号] T E121.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0-9752 (2007)04-0015-08
图 1 焉耆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博湖坳陷次级
构造带划分 (据王华等 (2006)[12] , 有改动)
1 地质概况
焉耆盆地位于南天山褶皱带
之上 , 其形成发育与天山形成演
化关系密切
[ 1 ~ 5] 。古生代天山主
要由塔里木板块 、 中天山微地块
及准噶尔微地块俯仲 、 碰撞而形
成南北两个缝合带 , 构成复合造
山带
[ 6 ~ 7] 。新生代天山主要由再
旋回造山作用所形成 , 逆冲作用
所造成的构造负荷使岩石圈挠曲
而形成南北两侧的新生代再生前
陆盆地
[ 7 ~ 10] 。焉耆盆地具两坳一
隆的构造格局 , 自南向北可划分
为博湖坳陷 、 焉耆隆起和和静坳
陷 3个一级构造单元
[ 11 , 12] 。博湖
坳陷位于盆地南部 , 可以进一步
划分为 3个次一级构造单元:北
部凹陷 、 种马场断裂构造带和南
部凹陷 (图 1)。该盆地是一个
中 、 新生代叠合盆地 。其基底由
·15·
前中生代地层组成 , 盆地充填由中生界三叠系中-上统 、 侏罗系中-下统 , 新生界古近系 (下第三系)、
新近系 (上第三系)、第四系组成[ 11] 。侏罗系只发育中-下统 , 主要包括八道湾组 、 三工河组 、 西山窑
组和中上侏罗统残余地层 , 其中八道湾组为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层段 。
八道湾组 (J1 b)在地震剖面上介于 Sb84 到 Sb83 层序界面之间 (图 2), 从下向上可以化分为 3个
三级层序
[ 12] , 即 J 1b3 、 J1 b2 和 J1 b1 (图 3)。
图 2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 506 测线 Sb81 、 Sb82 、 Sb83 层序界面的地震相特征
图 3 宝 1 井八道湾组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分析柱状图
2 八道湾组单井层序地层与沉积相构成特征
宝 1井钻遇的侏罗系八道湾组 (J 1b , 2745.0 ~ 3142.0m , 钻厚 397m;图 3)有 3个完整的三级层
序:八道湾组下段层序 (J1 b3 层序)、八道湾组中段层序 (J1b2 层序)和八道湾组上段层序 (J1 b1 层
序)。
2.1 八道湾组下段层序 (J1b3 层序 , 2989.0 ~ 3142.0m , 钻厚 153.0m)
岩性特征:以浅灰色砾状砂岩 、砂砾岩 、灰白色细砾岩为主 , 夹薄层灰色 、深灰色泥岩 、灰黑色碳
·16· 石油天然气学报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7年 8 月
质泥岩 , 局部见煤线 。
电性特征:深侧向曲线低幅微齿状变化 , 一般为 5 ~ 20Ψ·m , 局部呈刺刀状;自然伽马曲线中幅
微齿状 , 一般为 60 ~ 90API , 局部为指状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