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讲:苏联社会主义的改革尝试及其失败 赫鲁晓夫进行了社会主义历史上的第一次改革 一 赫鲁晓夫的改革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同年9月赫鲁晓夫(1894~1971)击败了政治对手贝利亚、马林科夫,出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8年3月兼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集党政大权于一身。 赫鲁晓夫其人 “突然,这个小犹太人——皮尼亚挺身而出 ,说道:‘同志们,你们既然用民主方式推选我当头头,那我就该头里走’”。 尼克松评价赫鲁晓夫 尼克松曾评价说:“赫鲁晓夫有最粗俗的幽默感、敏捷的智能、为达到目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攫取权力的残暴意志。在这些方面,我所遇见的任何领导人都会自叹不如。” “赫鲁晓夫身上很少循规蹈矩、因循守旧、不露声色、老谋深算的官僚特征,他更象一位个性鲜明,善于即兴发挥的艺术家。所以,在他政治生涯的几次生死攸关的时刻,留下的往往不是枯燥乏味的历史思考,而是趣味盎然的戏剧情节。 ” 赫鲁晓夫改革的动力 1956年人民对赫鲁晓夫充满了敬意,因为他掀开了历史的铁幕,声讨了隐藏于其中的罪恶,并以令人敬佩的魄力医治了历史留下的创伤。1957年对他的敬意变成了希望——希望他能用已经获得的权力,给他们营造一个没有秘密警察、没有集中营、没有消费品极度匮乏的理想社会。 1、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 (1)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集权。 1956年2月24日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宣布闭幕后的当天深夜,向与会代表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实行集体领导。 (2)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①改组内务部。 ②平反一批斯大林时期的冤假错案,修改和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令,力图改变以往无法可依和有法不依的状况 (3)干部制度改革。 2、经济体制的改革 (1)工业体制改革。 主要是精简机构、权力下放,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2)农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A、取消义务交售制,放宽对个人经营副业的政策;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B、改革农业的计划管理制度,扩大农庄、农场自主权。 C、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D、大规模开垦荒地。 3、意识形态方面的变革 经济领域强调物质利益原则,政治领域提出“全民国家、全民党,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三和两全)理论”。 在苏联社会所处发展阶段问题上,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不切实际的宣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 4、对外关系的调整和改革 强调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原则是苏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总路线。 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虽存在分歧和对抗,但并不影响二者间的和平共处、和平竞赛。 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 (1)赫执政10年间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对外关系方面的改革是苏联旧的高度集权体制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发展推动促成的。 (2)赫氏的改革在国际共运史上第一次揭开了苏联旧体制矛盾和弊端的盖子,改变了旧体制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一些方面,促进了苏联社会的发展。 (3)对国际共运有巨大影响。认识到苏联模式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苏联模式也存在需要改革的矛盾和弊端。 当社会主义建设面临问题时 列宁:“号召大家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抢修铁路。” 斯大林:“一定是车厢内出现了阶级敌人。停车肃清阶级敌人。” 赫鲁晓夫:“大家下车,把列车抬过没铁轨的这一段。前面或许就有铁轨了。” 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与逆转 勃氏统治时期总体来说是苏改革进程的逆转。 政治体制上恢复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强调党的核心领导地位。经济体制的改革趋于停滞、排斥市场调节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旧的行政管理方法大部分恢复。 意识形态方面 意识形态方面纠正赫氏1961年在苏共二十二大宣布的“20年内建成共产主义”理论,1967年提出“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理论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是分阶段的,分为过渡阶段、基本建成阶段和建成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简称建成论)。 对外政策方面 对外政策方面由缓和走向扩张。 1965~1975年以缓和为主,先后改善西方国家的关系。同时增加军费开支,加速与美的军备竞赛。 1975年起以推行扩张型的进攻战略为重点。 对东欧及亚洲社会主义国家则提出有限主权论,社会主义大家庭并以家长自居。 三、勃列日涅夫 之后的苏联 勃执政期间国国政局较稳,军事实力有较大发展,取得了与美国的战略均势,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1982年11月76岁高龄的勃氏病逝,此后继任的苏联最高领导人安德罗波夫(1914~1984年)和契尔年科(1911~1985年)都因年老体弱,就任仅一年多就先后病逝,在28个月时间内苏连丧三任领导人。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1931)任总书记兼国防委员会会主席。 列宁的理论 落后国家也可以单独一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 斯大林的理论 一国可以单独建成社会主义; 一国甚至可以单独建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