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缝安装施工技术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伸缩缝安装施工技术方案

目 录 一、编制依据与原则 1 1.1 编制依据 1 1.2 编制原则 1 二、工程概况 2 2.1 气象、水文 2 2.2 地形地貌 2 2.3 地质情况 2 2.4 工程简介 3 2.5施工准备 6 2.6 施工进度计划 7 2.7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7 三、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8 3.1施工工艺流程 8 3.2 伸缩缝施工方法及控制要求 8 3.3施工注意事项 12 四、质量管理措施 13 4.1质量目标 13 4.2质量组织机构 13 4.3质量管理体系 13 4.4确保工程质量的控制措施 14 4.5质量检查人员和自检制度 16 4.6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 16 五、安全管理措施 17 5.1安全目标 17 5.2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18 5.3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18 5.4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9 六、环境保证措施 20 6.1环境目标及质量方针 20 6.2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体系框图 20 6.3环保施工措施 21 七、文明施工措施 22 7.1文明施工体系框图 22 7.2文明施保证措施 23 八、季节性施工保证措施 24 8.1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24 8.2夏季高温期的施工措施 25 伸缩缝施工技术方案 一、编制依据与原则 1.1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JTGF801-2012); 5、《公路桥梁伸缩缝安置》(JT/T327-2004); 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 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8、《重庆市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强制性要求》(渝交委〔2015〕79号); 9、《重庆市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强制性要求》(渝交委〔2015〕81号); 10、重庆九龙坡至永川高速公路JY1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11、《公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中交一公局; 12、《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施工方案管理办法》; 13、我部《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4、我项目对施工现场和周围环境调查掌握的有关资料。 1.2 编制原则 1、在充分理解设计文件的基础上,以设计图纸为依据,采用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 2、充分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设备,做到机械化作业、标准化作业、流水作业,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安全可靠性相结合原则。 3、强化质量管理,树立优良工程观念,创一流施工水平,创精品工程。 4、实施项目法管理,通过对劳务、设备、材料、资金、方案、信息、时间与空间条件的优化处置,实现成本、工期、质量及社会效益的预期目标。 二、工程概况 2.1 气象、水文 项目区属亚热带潮湿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暖夏热,风小湿大等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年降水量多集中于夏季,冬天少见霜雪。 九龙坡区年气温为多年平均17.5℃、极端最高42.2℃(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3.7℃(1991年12月26日至28日);年降水量多年平均1064.8mm、最大年1497.4mm(1956年)、最小年740.7mm(1958年),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104mm。年内降水分布极为不均,5~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8.4%以上,降水日数以10月最多,次为4~6月。风向主要为北东风,平均风力1.6~2.1级,最大达8级。云雾多,年平均为67.8d,最多可达148d。 江津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8.1℃,极端最高气温为42.4℃(1995.9.6),极端最低气温为-2.5℃(1975.12.5)。多年平均降雨量1185mm,主要集中于每年5~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5%。 2.2 地形地貌 本段为构造侵蚀剥蚀丘陵地貌,形态上可分为桌状丘、条状丘、浑圆状丘,丘陵的类型和形态,与构造、岩性和流水的切割密切相关,线路范围内地形起伏不大,沟谷一般发育,切割深度一般15~30m,坡角一般15~30°,地面高程355.0~430.0m,相对高差25-80m。斜坡区多基岩出露,或覆盖较薄第四系土层,沟谷底及平缓低洼地带分布少量厚1~5m第四系土层,下伏地层为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自流井组、新田沟组、中统沙溪庙组,岩性为砂、泥岩、页岩,构造位于北碚向斜西翼、温塘峡背斜东翼,岩层产状平缓,倾角10°~44°,岩层倾角向温塘峡背斜核部逐渐变陡,发育两组裂隙,强风化层厚度1~3m,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位于斜坡区,排泄条件良好,地下水多贫乏。沿线其余段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该路段区场地整体稳定,适宜路线布设和修建构筑物。 2.3 地质情况 本段为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