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和速度压力汉语假字的重复启动效应.doc

基于学习任务和速度压力汉语假字的重复启动效应.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学习任务和速度压力汉语假字的重复启动效应

基于学习任务和速度压力汉语假字的重复启动效应 报告人:尹靓 朱文斌 肖巧云 王燕 王东美 叶娟 摘要 本实验旨在用汉语假字作为实验材料来探讨前人在以英语单词作为实验材料得到的结论——词汇决定任务的重复启动效应中存在着两个相反的过程:1、在词汇决定任务中重复启动的假字会在记忆中留下关于其身份信息的痕迹,在提取信息的时候反应时会减少;2、假字的重复出现造成的熟悉感会使其更像一个真字,从而导致反应时的增加。实验结果基本验证了这个加工过程的假设。 关键词 重复启动效应 词汇决定任务 汉字结构任务 基于熟悉感的过程 基于提取的过程 1前言 重复启动效应是指多次呈现过的刺激,再次出现时会获得更高的反应速度。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者利用不同的范式和刺激材料进行研究,并获得了重复启动效应。研究采用的任务最常见的是词汇决定任务,即判断所呈现的字符是不是字。以字为刺激材料的研究获得了一致的结果,即在测验阶段,被试对于重复出现的词有更快地反应及更高的正确率。 对于假字的重复启动效应的研究结果却不相一致。一些以词汇决定为实验任务的研究发现了假字的正启动效应。另一些研究者却报告无启动效应。还有一些研究报告了假字的负启动效应。Logan在1988年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Logan’s instance theory)来解释假字的正启动效应。他认为启动效应的产生是由于记忆中存储的刺激与其解释信息的连接。学习阶段出现的假字,被试会在脑内生成关与它解释的信息(它是个假字)。而当假字在测验阶段再次出现时,被试自动的会提取出这个信息,从而提高反应的速度,出现正启动效应。但是Logan的理论并不能解释假字启动研究中无启动甚至是负启动效应现象。另一个与之相反的理论,familiarity-based theory的提出,解释了负启动现象。这个理论认为词汇决定任务的判断任务取决于被试对于所呈现刺激的熟悉程度。快的反应时的产生,可以是一个很不熟悉的假字(低于每个标准线)或是一个很熟悉的真(高于某个标准线)字。但如果一个刺激的熟悉度介于这两种水平之间,被试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辨认识别它的真实身份,因而产生负启动效应。虽然这两种理论的解释结果截然相反,但它们都认为,对刺激身份的判断是基于记忆中存储的关于该刺激与其信息(前者是刺激解释信息,后者是刺激的熟悉度)之间的连接。 基于以上研究,Zeelenberg等人综合这两种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他们认为假字的判断任务中同时存在着两个过程,基于提取的过程和基于熟悉感的过程。基于提取的加工过程,被试获得关于刺激身份的信息,会加快反应时;基于熟悉感的加工过程,被试需要花更长的时间辨别其真实身份,会减慢反应时。对假字的判断时间取决于这两个相反过程的整合。不同的实验设计会导致这两种过程的不同比例结合,因此前人的研究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这两个过程的加工深度及所需时间不同。基于提取的加工过程是语义的,较深层,需要更长的加工时间。而基于熟悉感的加工过程是对刺激形状的编码,较低级,刺激一被接受到,就能自动进行,时间很短。Zeelenberg等人利用两个加工过程的特点,运用不同的实验任务和压力条件,将两者剥离开,考察假字的认知加工过程,验证了实验假设。 由上可见,假字加工中同时存在两个相反的过程。但是前人关于假字重复启动的研究均是采用英语单词作为刺激材料。而汉语作为表义文字,与英语在语言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那么假字的双加工过程假设是否也适用于汉语呢?据此,本研究采用汉语的假字作为刺激材料,探讨英语假字的双加工过程是否能跨语言出现。 2 实验一 不同学习任务的汉语假字重复启动效应 2.1 目的 采用Zeelenberg等人(2004)的研究范式,探讨在不同学习任务下汉语假字的启动情况。 2.2 研究方法 2.2.1 被试 华中师范大学学生44名,均以汉语为母语的。被试随机分为两组,22名被试接受词汇判断任务的实验条件,另外22名被试接受结构判断任务的实验条件。 2.2.2 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2×2×2三因素混合设计。 组间变量为学习条件,包括词汇判断任务和结构判断任务两个水平。组内变量为:1测验阶段呈现单词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过的和没有学习过的两个水平;2测验阶段字的类型,包括真字和假字两个水平。 整个实验分为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在词汇判断任务条件下:学习阶段,判断所呈现的字是真字或是假字;测验阶段,同学习阶段。在结构判断任务条件下:学习阶段,判断所呈现的字是上下结构或是左右结构;测验阶段,判断所呈现的字是真字或是假字。 因变量是测验阶段的反应时。 2.2.3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为32个真字和32个假字。真假字均是上下左右结构各半。真字为高频字,假字是用高频的真字,由造字程序制作。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