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复习思考题.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貌复习思考题

地貌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一、概念 1.地貌:指地球表面由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塑造而形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 2.地貌学: 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3.海拔: 指地面点至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我国以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大地水准面,即我国海拔的起算面。 4.高差: 两个地点海拔之差,高差是表示地势起伏大小的指标。 5.起伏高度: 指山脊(顶)与其顺坡向到最近的大河(流域面积大于500km2或到最近、较宽的(宽度大于5km)平原或谷地的交接点的高差。 6.平原: 指地面较平整(一般平均坡度小于7°),最高点一般在边缘,且一般没有坡度大于10°和高差大于30m的坡坎形态。 7.台地: 具有较陡的台坡(一般坡度大于10°)和 坡度较缓的台面(一般坡度小于7),台面水平投影面积一般大于台坡投影面积,台坡高差大于30m的形态。 8.丘陵: 指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其高差一般小于200m。 9山地: 指地势相对高起、地面起伏较大的地区,其海拔一般大于500m、高差大于200m。 10.内营力: 指地球内部放射能等引起的作用力。 11.外营力:指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空气、流水和生物等活动所起的作用。 二、掌握用基本地貌形态分类指标划分地貌类型的方法。 ①平原(Plain)是指地面较平整(一般平均坡度小于7°),最高点一般在边缘,且一般没有坡度 大于10°和高差大于30m的坡坎形态。 ②台地(Platform)是指具有较陡的台坡(一般坡度大于10°)和 坡度较缓的台面(一般坡度小于7°),台面水平投影面积一般大于台坡投影面积,台坡高差大于30m的形态。台坡高差小于100m的一般划为低台地;大于100—200m的划为高台地。 ③山地是指地势相对高起、地面起伏较大的地区,其海拔一般大于500m、高差大于200m。 一般采用双指标划分山地类型: 海拔 起伏高度 低山 500—1000m 小起伏 <500m 中山 1000—3500m 中起伏 500—1000m 高山 3500—5000m 大起伏 1000—2500m 极高山 >5000m 极大起伏 >2500m 三、分析地貌的成因。 地貌是内外营力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在地貌发育过程中,两种力量同时出现,彼此消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形成地貌。 从地貌的长期发育史看,内力在地表变化过程中通常都起着构成地表大型地貌骨架的作用,或隆起成为高山高原,或下沉成为海洋盆地,从而增大地势起伏。而外力作用主要是将地表夷平,使高地蚀低,低地填高,从而减小地势起伏,且在此过程小塑造出各种丰富多彩的外力地貌。 四、掌握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地貌形态、地貌成因、地貌演变过程、地貌空间分布规律。 五、了解地貌学的发展和现状。 (一)古代地貌知识的积累。公元前3世纪《禹贡》、公元5 世纪《水经注》、11世纪《梦溪笔谈》和17世纪《徐霞客游记》等典籍均有记载。 (二).近代地貌学的发展。1、萌芽阶段。代表有1841年的苏里尔河流纵剖面缓曲线概念;1840、1877年吉尔伯特河流动力调整保持均衡的概念。2、经典地貌学理论形成阶段。代表有1879年鲍威尔侵蚀基准面概念、1884-1932年戴威斯侵蚀循环理论。 (三).新地貌学和部门地貌学纵深发展阶段. 以均衡概念研究地貌演化模式;地形与时间的关系;地貌过程频率、机制与模型;地貌突变与地貌临界等。 六、理解地貌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一)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 (二)改变降水量的分布格局 (三)促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四)形成自然界的地域分异 (五)影响土地类型的变化 第二章 构造地貌 一、概念 1.构造地貌:主要是由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的地面形态。 2.断层线崖:由于差异侵蚀而把古老断层重新揭露出来,并沿断层线发育的陡崖,称为断层线崖. 3.火山地貌: ①火山口:深部岩浆上涌喷流至地面的出口。②火山锥:多次火山活动产生的、由火山碎屑物和熔岩堆积起来的锥体。(锥形火山、盾形火山、低平火山和火山坑、寄生火山堆) 4.断层三角面: 断层崖受横向沟谷的切割,形成一系列三角形的断层三角面。 5.倒置地形: 指地形起伏和构造起伏不一致的现象,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6.褶断山: 先经历了古生代板块碰撞,形成褶皱构造;在中、新生代又发生了板内块断构造运动,从而形成褶皱块断山。 7.单面山: 单面山是形成于岩层倾角较小的(倾角40°)单斜构造上的地貌,其两坡不对称,前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