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省情复习思考题
贵州省情复习思考题
1、贵州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P33-35
答:1.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多。既有水上石林又有旱地石林,既有高山石林又有洼地石林,既有灰白色石林又有黑褐色石林,天星桥石林、银滩石林、修文回水石林、奢香石窗石林、兴义泥凼石林、荔波喀斯特石林。2.瀑布与峡谷多而壮丽。黄果树瀑布群、赤水十丈瀑布群、中洞瀑布、马岭河大峡谷、乌江三峡、六广河七峡、关岭花江大峡谷、黄平飞云大峡谷、开阳南江峡谷。3.洞穴类型多、数量大、洞景美。织金洞、龙宫、天河潭、晴隆大厂石膏巨晶洞、修文多缤洞、兴义飞龙洞、铜仁九龙洞。4.森林美景多。梵净山林海、习水原生林、茂兰卡斯特原始森林、大方百里杜鹃、赤水竹海。5.河湖、泉水景观多,水质良好,景色美。潕阳河、赤水河、杉木河、红枫湖、百花湖、万峰湖、草海、息烽温泉、剑河温泉、石阡县城南温泉。
2、贵州有哪些土壤类型?其耕作条件有何特点?P23-24
答:1.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2.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达。3.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4.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3、为什么说贵州高原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P42
答:贵州高原纬度低,海拔较高,气候温和,不仅有利于各种生物的繁衍生长,也适宜人类生存和繁衍。大量的天然溶洞为古人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多种动植物资源为古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大面积的碳酸盐岩出露有利于古人类打制各种石器。
4、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P45
答:一是在贵州建立了行省,是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二是在贵州大规模的屯田。
5、改土归流对贵州的发展有什么影响?P47-48
答:使贵州真正意义上进入封建社会,改土归流后,朝廷对贵州的行政区划和行政建制作了较大的调整。二是对贵州的疆域作了较大调整。
6、简述“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P58
答:一、建成了航天、航空、电子三大国防科技工业基地,形成了煤电结合,水火电互济的能源工业体系和以有色金属、冶金、化工、建筑材料为主的原材料工业基础。二、三线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贵州的交通通信条件,建成了铁路网和微波通信系统,使贵阳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三、改变贵州的生产力布局。
7、试述贵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P63-64
答:1.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西电东输3.退耕还林4.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进展顺利5.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6.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8、试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P81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贵州少数民族分别处在前资本主义的各个社会发展阶段。出多数地区社会经济属封建地主所有制外,在黔西北的部分彝族。苗族地区,还存在着农奴制残余,在黔南的瑶族地区还保留着原始公社痕迹。由于所处社会历史、自然地理条件和生产力状况不同,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甚至在同一民族内部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从事农业生产上,既有细耕作,也有刀耕火种、赶山吃饭的耕作习惯,甚至还有以狩猎为生的,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是铁器、石器、木器。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手工业,但从事工商业的人数极少。由于生产条件差,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少数民族生活十分艰辛,社会发展相对落后。
9、简述贵州省“十二五“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目标。P85
答:1.经济加速发展。到2015年,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确保实现2000亿元,力争年增长率达14%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517元;第一产业年均增长7.8%以上,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7.5%以上,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3.6%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25亿元,年均增长17%以上。2.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民族地区“县县通高速”目标基本实现。到2015年,70%以上的建制村通油路;工程性缺水门体全面解决,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0.9亩以上,农村人口人均基本口粮田达到0.5亩。3.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减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13%以上,力争5个以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现“脱贫摘帽”,建设500个特色文化村寨。4.科技教育水平大幅度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6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全省平均水平,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大幅提高,民族文化教育成效明显;全社会研究与发展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2%。5.卫生和人口计生工作稳步推进。民族地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建设一批民族特色专科医院,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等得到有效控制,民族医药事业加快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