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2.世界人口增长特点(课本P2~3图1.2,1.3)
⑴时间特点:不断增长,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原因是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
⑵地区差异: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快。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1. 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类型及特点(课本P5图1.6)
构成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判断方法 类型
及
特点 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均﹥3% 传统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1% 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1%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课本P6~7)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地区差异 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 ⑴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型
⑵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⑶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⑷中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已基本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⑴生产力水平是根本原因
⑵国家政策 ⑶社会福利
⑷文化观念 ⑸宗教信仰
⑹自然环境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1.3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1、人口迁移: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1)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2)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而,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推拉理论)
1)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
2)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
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战争难民)等
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
根本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这种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导致了人口的迁移。
●3、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及图示
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到富裕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到人口稀少的国家。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主要流入省区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原因: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人口发展需要消耗各种自然资源,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自然资源(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资源)是有限的,对人口发展具有限制作用。
2、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最适宜人口数量。
●人口容量: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它有三个特点:1)临界性,2)相对性,3)警戒性。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人口容量,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形态(补充)
城市形态 团块状 组团状 条带状 影响因素 平原地形,用地规整,形态集中 地形限制、河流阻隔或规划控制 沿交通线分布,受地形限制或沿河分布 城市举例 成都、合肥、华盛顿 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又是丘陵山区)、浦东新区 兰州、洛阳、西宁、宜昌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等。
★2.常见功能区: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界限,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课本P19~20)
功能区 形态特征 区位选择 原因 商业区 点状、条状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交通便捷、市场广阔 工业区 集聚成片 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减少对城区的污染,保护环境;交通便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历史必修3阶段性测试.doc
- 微小区和有邻模式比较.docx
- 微笑着面对生活-作文语言深刻美.doc
- 高中历史必修一—三单元—知识结构整行填空,习题.doc
-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一-专题四期中考.doc
-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单元测试卷3.doc
-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三单元练习题.doc
- 微购网致消费者,供货商,微购店主感谢信.doc
- 微软称Windows8安装者可不使用传统桌面.doc
- 德国侵权法上人身伤害抚慰金制度.doc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