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技术的应用汇编.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技术的应用汇编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技术的应用摘 要:根据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十标段苏家川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例,介绍苏家川隧道的现场监控量测工作、量测方法、量测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实行监控量测所产生的效果。关键词:监控量测 地表沉降 拱顶沉降 净空收敛隧道概况宝兰客运专线通渭至榆中段苏家川隧道位于定西市安定区,隧道起讫里DK929+205~DK929+964,隧道长759m,为双线隧道,隧道洞深最大埋深55m。苏家川隧道地处黄土高原西北部,东河左岸,黄土梁峁区,地面高程1940~2000m,相对高差20~60m,在水流切割侵蚀作用下冲沟发育,沟深坡陡。隧道洞身均位于直线上,洞内坡度为3‰的单面上坡。根据设计资料隧道洞身通过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砂质黄土、砾砂、上第三系泥岩,详述如下:第四系上更新统1)砂质黄土(Q3eol3):主要分布于梁顶,浅黄-灰黄色,厚度20-50m,土质均一,颗粒以粉粒为主,土体较疏松,垂直节理发育,虫孔及针状孔隙发育,表层含有植物根系,硬塑,Ⅱ级普通土,δ0=150kPa。2)砂砾(Q3eol5):主要分布在隧道进口砂质黄土以下,褐色,厚2-5m,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中密,潮湿,Ⅰ级松通土,δ0=300kPa。3)细圆砾土(Q3ol6):浅灰色,青灰色,厚度1-2m,主要成份为花岗岩、砂岩等,;粒径20-60mm的约占20%,2-20mm的约占60%,其余为砂土充填,浑圆状,中密,饱和,Ⅱ级普通土,δ0=400kPa。第四系中更新统(Q2)1)砂质黄土(Q3eol3):主要分布于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层以下,厚度10-20m,灰黄色,土质均一,颗具虫孔及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潮湿,硬塑,Ⅲ级硬土,δ0=180kPa。2)砾岩(Q2Pl5):褐黄色,厚1—5m,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潮湿饱和,Ⅰ级松通土,δ0=300kPa。上第三系(N2)上第三系泥岩(N2Ms):棕红色、褐色、浅灰色,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泥质结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轻微胶结,成岩作用差,岩质较软弱,遇水易软化,岩石天然抗压强度为0.35-1.27Mpa;Ⅲ级硬土,δ0=300kPa;完整基岩,Ⅳ级软岩,δ0=400kPa,具若膨胀性。隧道位于陇西系内旋褶带,隧道洞身通过第四系上更新统砂质黄土,地层稳定,未见明显构造迹象。苏家川隧道进口、出口均为东河的支沟,平时干涸无水,仅在暴雨季节有暂时性水流,水量一般不大。隧道洞身穿越黄土层,区内地下水主要为黄土孔隙裂隙水,赋存于第四系砂质黄土孔隙裂隙水中,区内降雨量少,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季节性补给,补给条件有限。地下水对混凝土存在氯盐、硫酸盐及镁盐侵蚀性,侵蚀性等级为L2、H3和H1。2 监控量测目的现场监控量测是新奥法复合式衬砌设计、施工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信息反馈资料是指导施工、动态设计的基础,其主要目的为:(1)及时掌握、反馈围岩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支护、衬砌的可靠性等信息,预测可能出现的施工隐患,防患于未然,保障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2)根据“新奥法”原理,通过围岩量测,确定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合理施作时间。(3)确定支护结构形式,参数和支护时间,掌握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及时修改支护参数,优化施工方案。(4)积累经验,为施工中调整围岩级别、修改支护措施、变更施工工法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根据设计要求及实际地质情况,苏家川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定为:洞外观察(地质及支护状况观察),隧道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和水平净空收敛量测)。3 量测方法3.1 洞内、外观察采用肉眼观察、地质素描、地质罗盘量测、数码摄像记录等方法。( 1 )洞内观察。通常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施已施工地段观察2部分, 开挖工作面观察在每次开挖后初喷混凝土之前进行1次 ,当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1次,重点观察记录工作面的工程地质与水文情况,并绘制 开挖面略图(地质素描),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级别判定卡;地质复杂地段留有影像资料,观察中发现围岩条件恶化时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开挖工作面地质描述图包括:①地层、岩石分布、岩层走向、倾角,固结程度、风化及变质程度、软硬程度;②裂隙方向及频率、填充物及性质,断层位置及走向、倾 角、破碎程度;③涌水位置及涌水量,塌方位置及形态。对初期支护完成区段的观察每天至少进行1次。观察内容包括 :①锚杆。安装位置及方向;灌浆是否饱满;垫板的松紧状态; ② 喷射混凝土。厚度及其 与围岩密贴情况、裂纹发生位置、种类、宽度及长度;涌水处所及涌水量。③钢架。架设位置是否正确,不得侵入衬砌断面;背后是否与围岩密贴;背后回填不 得用土块及干砌片石,应用喷射混凝土填满。( 2 )洞外观察 重点在洞口段和洞身浅埋段。 常情况下每2天观察1次 , 特殊情况下如洞口附近施工、雨季时,每天1次。 观察内容包括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