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身与心洛克与卢梭教育哲学比较研究.doc

教育中的身与心洛克与卢梭教育哲学比较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中的身与心洛克与卢梭教育哲学比较研究.doc

北京大学2016年校长基金结题论文 PAGE  教育中的身与心:洛克与卢梭教育哲学比较研究 政府管理学院2013级 孙宇辰 摘要:本文集中从身心关系的角度,对洛克与卢梭的教育哲学进行比较。洛克的教育希望通过道德观念的培养和塑造,使人克制和驾驭自身非自然的欲望,培养理性自主的绅士;卢梭则是通过“反教育”的教育,使自然的因素在人身上发挥主导作用,用自然的力量去对抗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通过洛克与卢梭的教育哲学的比较,揭示出近代哲学在自然与自由、自然与社会、教育与政治等问题上的理论张力。 关键词:洛克;卢梭;身心关系;自由;自然 “你知道,凡事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它塑成什么型式,就能塑成什么型式。” ——《理想国》377B 参考译本为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 一、现代教育:培养自由人 1.好的政治与人的教育 在通常的思想史叙事中,对洛克(John Locke)和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研究呈现出两个特点。第一是他们作为政治哲学家的形象,要比作为教育哲学家的形象清晰得多;人们对洛克和卢梭的政治哲学著作的重视,远远超过他们的教育哲学著作。与《政府论》和《社会契约论》相比,《教育片论》和《爱弥儿》得到的重视和研究明显较少。与第一个特点相对应,研究者很少将他们的政治哲学与教育哲学纳入一个融贯的体系中,对他们的政治哲学与教育哲学之间的思想关联也着墨不多。 一位思想家的不同作品之间的关联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假思索地将思想家的所有著作都纳入到一个融贯的体系中去。 但是,一切政治都是人的政治。即使是在相对古代政治而言,较少依赖人——尤其是统治者——的德性的现代政治中,人仍然是政治的参与者。如果没有《教育片论》和《爱弥儿》,我们对《政府论》和《社会契约论》的理解可能是相当不充分的。教育哲学为政治哲学揭示了一个不同的思想维度,展开了一个“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理论空间。 回顾古代传统便不难发现,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传统中,好的政治秩序的实现,有赖于人的教育。古典政体分析的一个基本思路是,统治者的德性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政体的好坏。在《理想国》中,柏拉图通过言语中理想城邦的构建,提出了一个理想政体的模型:一个理想的城邦,应当由理性的哲学家来统治,并由一个实行妇女儿童财产公有的护卫者阶级来保卫。《理想国》的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哲学家为什么愿意统治,以及能否实行有效的统治?护卫者为什么会忠于城邦整体的利益,又何以能够履行护卫者的职责?换言之,在理想城邦秩序的构建中,哲学家和护卫者的教育成为了极其关键的问题。哲学家的教育和护卫者的教育,直接影响着理想城邦的可行性。因此,护卫者的教育和哲学家的教育——尤其是哲学家的教育——就成为了《理想国》的一个重要主题。 与古代政治相比,现代政治不再依赖个人的德性而展开,但政治依然是人的政治,作为政治社会的基础的人,仍然需要受到良好的教育。只是现代教育的对象不再是哲学家或者少数统治者,而是组成政治社会的普通人。 2.现代人的病症与药方 在《政府论》中,洛克曾经论及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个人欲望的膨胀。在早期人类社会,“一种简单而贫乏的生活方式下的平等” 约翰·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第107段。 把人们的欲望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但是,货币的使用和劳动的增加导致贸易的扩展,并进而导致土地的圈占和财富的积累;当社会走向富足,人的贪婪和骄傲就容易在这样的环境中滋生;家境富足但未经良好教育的孩子,长大之后必然会被自己的欲望支配。 渠敬东、王楠:《自由与教育:洛克与卢梭的教育哲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第21页。 社会风气的败坏,使得统治者也不可避免地腐化,他们“在野心和奢侈的怂恿下,想要保持和扩大权力,不去做人们当初授权给他时要他办的事情”,而是通过滥用手中的权力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约翰·洛克:《〈政府论〉下篇》,第111段。 在《教育片论》中,洛克也强调道,孩子身上具有拥有财产(propriety)和占有物品(possession)的欲望,“这两种性情几乎是一切扰乱人类生活的不公正和争斗的根源”。 约翰·洛克:《教育片论》,熊春文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105。 为了避免孩子沦为被欲望支配的动物,洛克甚至主张,对于孩子的自然需求应该尽量给予满足,但对于孩子幻想的需求不但不能满足,反而要避免孩子提到,而一旦孩子提到,就要让他们失去幻想的事物。 约翰·洛克:《教育片论》,§106。 如果现代人是一群欲望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的贪婪的人,那么人们之间就必然会发生无休止的争斗,好的政治也就永无可能。对于洛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