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欧盟东扩对德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国际经济情势周报.doc
PAGE 10 國際經濟情勢週報 第 1547 期
國際經濟情勢週報 第 1547 期 PAGE 9
一、前 言
壹、專題分析
歐盟東擴對德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樊 琤 德國紐倫堡大學博士後研究
自2004年5月1日起,歐盟隨著波蘭、捷克、匈牙利、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馬爾他、塞浦路斯(主權隸屬希臘部分)等10國的加入,成員國由原先15國急速增加到25國,因而步入一個新的紀元。在版圖擴大的同時,也意味著該經濟圈總人口數的上升與經濟勢力的增強;比2003年的人口數增加近五分之一,由原先的3.76億人增至4.51億人;國內生產毛額也提高了將近5%,成為9.45兆歐元。透過東擴,歐盟經濟圈展現其在全球舞台上重量級地位。
對德國而言,歐盟東擴將提供其經濟成長的契機。市場擴大、需求增強與密切的貿易關係,將為德國經濟成長注入活力。尤其新加入的成員國,其國內經濟成長速度通常為德國本身的數倍以上(該區經濟成長率從1995年至2003年每年平均為3.8%,而德國為1%左右),此種趨勢對於提升德國經濟成長甚有助益。此外,身為直接近鄰的德國,更能因歐盟東擴在政治層面中的意涵而獲利。東擴的歐盟將有助於穩定中的東歐政治經濟局勢,而一個穩定的中東歐對德國政治經濟發展絕對只有正面的效益。
然而,歐盟東擴帶給德國的不僅只有利多消息,德國產業、人民間普遍存在著不安、惶恐與疑慮,根據一項問卷調查顯示,三分之一的德國人民反對東擴。新成員國的加入,代表著歐盟整體財政負擔之增加,但德國本身財政赤字已處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不少人士擔憂德國財政的抗壓能力。隨歐盟擴大伴隨而來的是廉價勞動力的輸入、廉價商品的輸入與德國企業對中東歐地區直接投資的增加或生產地點的移轉。德國本地的勞工將被新成員國的勞動力所取代,失業率將再度升高。德國本地的農業因保護措施的消失而岌岌可危,來自中東歐的廉價農產品嚴重威脅德國農家的所得水準。在移民限制法條鬆綁下,德國因其良好的社會福利制度將吸引大批移民人口,伴隨而來的將是社會福利支出的再度升高。歐盟東擴尤其嚴重威脅到德東地區的發展,??勞動力素質相差無幾而勞動力成本高出數倍的情況下,德東地區競爭力前景看淡。
就此可以觀察出,歐盟東擴對德國具有深遠的影響。但此影響究竟是正面抑或是負面?在德國學術界與輿論界的討論中,尚未得到一個共通的結論。但可以確定的是,歐盟東擴有其機會與風險。如何利用此一契機,如何規避隱藏的風險, 將視德國本國的經濟政策而定。
本文將本著歐盟經濟共同體在貨物、資本、勞動力皆自由移動的前提下,分析歐盟東擴對德國財政、貿易、對外投資、勞動市場等的影響。最後並歸結出若為保持其國際競爭力,德國本國經濟政策應行之方向。
二、歐盟東擴與德國財政負擔
歐盟東擴將從多個層面影響到德國的公共財政,舉凡稅制上的競爭,社會福利制度的異同及因歐盟財政預算擴大而引起的德國財政支出增加等,都可能影響德國未來的財政狀況。在此先以歐盟東擴成本對德國的財政影響作一分析。
對歐盟東擴的成本各方皆有不同的預測值。在歐盟執委會1999年於Agenda 2000(此為一歐盟對2000年到2006年財政編列及財政支出運用之研討議程)對農業及結構政策的改革作成決議後,東擴成本才逐漸明朗。預估在第一回合的東擴行動中,成本將高達歐盟國民生產毛額的0.1%到0.2%。新加入的成員國均為淨補貼接收國,而德國因其強大的經濟實力(歐盟成員以各國的國內生產毛額及人口數的高低為支付成員國會費的標準),將成為最大的淨補貼支付國註1。依據歐盟執委會推算,在2007年至2013的財政支出上限將由現今GNP的1.06%上推到1.14%。相對於2003年實際支付的比例(0.98%),此一支付金額將為德國財政帶來沉重負擔。德國在歷年皆負擔超過五分之一的歐盟預算(2002年支付比例為24.4%,超出占第二位法國的16.7%甚多),按照這個比例德國每年必須多付30億歐元。
另外必須提及的是,隨著歐盟東擴,由於新會員國的每人平均所得較舊會員國低,因此東擴使得歐盟人口平均所得被拉低,這個現象使得補貼接收區域產生變化。許多德東地區因此喪失其接收補貼的機會(如西南布蘭登堡、來比錫)。支出增加,補貼減少,對德國財政形成極大壓力。
但不少樂觀人士並不引以為憂。他們所持的看法是,德國是歐盟境內最大的貿易出口國,歐盟東擴將為德國帶來巨額的貿易出超,德國不應只將目光侷限在增高的財政支出上,而忽略了此一投資後續的高報酬率(更何況此支出只占德國GNP的0.24%)。因此東擴實為一雙贏策略,德國經濟只有從中獲利。若因增高的財政負擔而反對東擴,實為因噎廢食之舉。
圖1 德國與中東歐貿易關係(2003)
三、歐盟東擴與德國外貿發展
早自1990年代蘇聯勢力瓦解之後,德國與中東歐之間的貿易關係就日漸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