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18课《孟子》两章教案 新人教版
PAGE
第十七课《孟子》两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1.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2)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2. 难点:
(1)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2)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财气势恢宏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齐答;“得人心者得天下。”)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二预习展示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三整体感知
1.字音
夫( fú ) 米粟( sù ) 亲戚畔之( pàn )
2.学生朗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域 民/不 以/封 疆 之 界,固 国/不 以/山 溪 之 险,威 天 下/不 以/兵 革 之 利。得 道 者/多 助,失 道 者/寡 助。寡 助/之 至,亲 戚/畔 之;多 助/之 至,天 下/顺 之。
3. 对照书下注释,指名学生疏通文句。
4.老师释疑、点拨,重点注意下列词语及句子: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一句中的“是”,作代词用,即“这(就是)”的意思,与“也”合用,构成判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
“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域民”:“域”,界限,可解释为“限制”,名词作动词用。
“固国”“固”,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使国巩固”。
“威天下”:“威”,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
“寡助之至”:“之”,动词,作“到”讲。
“畔”:“叛”的通假字,背叛。
?四合作探究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二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条件及诸多的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亦极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明确:2、3两段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第2段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第3段同样选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归纳:以上三段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3.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4段?
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第4段的作用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年级历史下册 隋唐五代时期 第5课 唐朝衰亡和五代十国课件 中图版.ppt
-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2节《地球的运动》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 七年级历史下册 隋唐五代时期 第1课 隋朝的统治课件1 中图版.ppt
- 七年级历史下册 隋唐五代时期 第4课 盛唐气象课件2 中图版.ppt
- 七年级历史下册 隋唐五代时期 第4课 盛唐气象课件1 中图版.ppt
-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3节《地图的阅读》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2章 第1节《大洲和大洋》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4节《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 七年级历史下册 隋唐五代时期 第3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和中外交流课件 中图版.ppt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3课 愚公移山教案 新人教版.doc
- 六校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 六校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 六校2016-2017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 六校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 云南省2017中考英语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课件.ppt
- 六校2016-2017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 六校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 云南省2017中考英语复习 第二部分 语法专题攻略 专题十一 主从复合句课件.ppt
- 云南省2017中考英语复习 第二部分 语法专题攻略 专题七 形容词和副词课件.ppt
- 软件下载与安装、电脑疑难问题解决、office软件处理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