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验6果蝇遗传性状观察与饲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實验6果蝇遗传性状观察与饲养

实验6 果蝇遗传性状观察与饲养 一、原理;果蝇生活史 1)卵:成熟的雌蝇交尾后2-3d将卵产在培养基的表层(b); 2)幼虫:果蝇的受精卵经过一天的发育即可孵化成幼虫(c); 3)蛹:幼虫经4-5d的发育开始化蛹(d); 4)成虫:刚羽化出的果蝇虫体较长,翅膀也没有完全展开,体表未完全几丁质化所以成半透明乳白色(a)。;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很密切,低温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减低,高于30℃使果蝇不育甚至死亡。 果蝇的最佳培养温度是20~ 25℃, 25℃培养条件下果蝇从受精卵到成虫约10d。成虫果蝇在25℃时约成活15d.;5、一些常见的突变性状;果蝇成虫有雌雄之分,其主要区别如下: ;二、目的 认识不同类型的果蝇,鉴别其雌雄,了解其生活史及饲养条件,学习培养基的配制。 三、材料 黑腹果蝇品系 (Drosophila melanogaster);二)、果蝇的饲养-培养基的配制 ;五 作业 绘制雌雄果蝇腹部形态图及雄蝇性梳图形。;雌雄外形比较;;;常见突变;野生型;突变型之黄体;突变型之白眼;突变型之朱红眼;突变型之墨黑眼;突变型之棒眼;突变型之小翅;突变型之卷翅;突变型之残翅;突变型之短翅;突变型之无横隔脉;突变型之短刚毛;突变型之叉毛;黑腹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对象历史;成就;History; 果蝇打开生命科学之门的金钥匙; 突变更多的突变;然而这只即将名垂青史的白眼果蝇身体却万般虚弱,或许摩尔根对此已经从卢茨的实验中有所了解。他将这只“白眼儿”单独放在一只培养瓶中随身携带,晚上睡觉前置于床头。当时正是摩尔根的第三个孩子问世之时,当他前往医院看望妻子时,摩尔根夫人的第一句话就是“白眼儿还好吗?”。十天以后,这只白眼果蝇在和一只正常的红眼雌蝇交配后死去,传下了1240个后代。这些后代,后来繁衍成一个大的家系,正是它们建立起了经典遗传学的宏伟大厦,将染色体、基因及生物基本遗传模式的混乱认识清扫一空。;到1912年底,摩尔根和他的助手们,一共发现了40种果蝇突变。为了快速鉴定每种突变究竟属于哪一组,摩尔根将已研究清楚的白眼突变定为第一组,斑点突变为第二组,橄榄体色突变为第三组,因为这三个突??彼此之间是标准的自由组合关系。在实验室传代这三种突变果蝇,将新突变分别与它们杂交,所得子一代进行姊妹交、回交等育种手段,然后仔细统计分析后代的性状,就可将其归组。当然,这件事从理论上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需要培养万计的果蝇,难怪摩尔根能发现商店里比香蕉更廉价的香蕉汁已经可以满足果蝇的需要了。很多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将果蝇带回家数,以至于某个学生的孩子,自豪的跟别人说,‘我爹的工作是给哥伦比亚大学数苍蝇’。 ;Morgan‘s Legacy In 1915 Morgan, Bridges, Sturtevant, and Muller published The Mechanism of Mendelian Heredity, a highly influential textbook laying out the evidence for the chromosomal theory of heredity and illustrating their methods so others could apply them in further research. In 1928 Morgan moved to the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o found the Division of Biology. Sturtevant and Bridges went with him. Five years later Morgan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for his work in genetics. He shared the prize money with Sturtevant and Bridges. Besides his own discoveries, Morgans intellectual legacy includes the historically important researchers who trained with him, including Theodosius Dobzhansky, who applied the new genetics to an understanding of evolution. Another of his students was George Beadle,

文档评论(0)

1234554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