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网路服务为基础之网路教材分享架构.doc
數位傳播論文研究報告
國教三乙 AEL091207 朱凱宇
主題:以網路服務為基礎之網路教材分享架構
研究生:銘傳大學 吳原慈
年代:民國92年7月
文獻彙編
網際網路隨著電腦及通訊技術的蓬勃發展,其應用範圍也不斷擴張,已深入現代人的生活當中,不但改變了長久以來人與人之間的遊戲規則,也實現跨國界全球零距離的夢想(鍾錦樨,民91)。
網路學習簡單而言就是「教師之教學活動包含上課、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不須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達成」(教育部電算中心,民87)。
目前網路學習活動大致分為兩種主要模式:
同步網路學習:同步網路學習強調的是資訊的即時傳輸,透過網路視訊會議及軟硬體及多媒體技術的配合,讓老師和學生可以在同一時間內跨越地理位置進行教與學,雖然師生分隔多地,學生卻可以透過網路看見老師,並與其他同學討論問題。
非同步網路學習:老師與學生沒有時間與地點之限制學習的環境。老師只要將教材、作業等學習資源都放在網路上,學生自行選擇適合的時間研讀,有任何問題隨時透過EMAIL、討論區、留言板或聊天室共同討論。
網路學習除了模擬出傳統的教學情境,還將資訊相關技術與網路結合已導入教學環境中,學習的型態均以數位化方式呈現,和以前的傳統教學傳統教學相較之下有許多不同處。如下圖-傳統學習與網路學習之比較
向度傳統學習網路學習時間地點同步,同一地點同步、非同步,任何時間、地點學習主角以老師為中心(Instructor-center)以學習者為中心
(Learner-center)學習型態單獨學習合作學習學習態度教學主義,學習者為被動的授予知識建構主義,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教材制式教材,以書籍教材為主
更新速度慢
just-un-case的學習方式,提供大量資料,而忽略教材相關性個人化教材,以文字、圖片、動畫、圖表等各種多媒體呈現,課程內容可隨時透過web補充
更新即時
just-un-time的學習方式,只提供所需的資訊效果評量重視考試成績的評量重視學習歷程的評量優點師生間互動直接且頻率高
具人性化,且師生間???係親近
有問題時可以立即發問並得到答覆學習自主性高,可依自我學習狀況掌握時間和進度,並具有重複學習的特性,可隨時複習
學習領域範圍較廣,只要網路所及之地,處處都能達到無遠弗界的學習效果
系統能在不干擾學習的狀況下,記錄學生學習歷程,有助於學習評估與教學策略的參考
不須直接面對面的學習缺點時間與空間限制大
規模小,相對教學成本高
全班學生學習良莠不齊,共同學習效果不佳無充足的設備就難以達到成就
需事先具備電腦操作基礎
會因個人的惰性而導致主動學習可能只是一種理想資料來源:陳年興、林甘敏,民91;溫嘉榮,民92;張卜仁,民88;Carey and Gregory, 2002
主要論點
當電腦開始普及,全世界網路學習系統的設計者藉由多種資源與工具作開發,所有的教師都致力於將自己的教材發展成數位化的同時,卻也面臨一些問題:軟體工具大多來自不同的廠商,且異質平台之間的系統功能無法使用,每位教師發展出來的教材格式也不一致,因而導致彼此間無法共享資源(Anido, 2001;Anido-Rifon et al., 2001)。
所以該論文主要動機是希望藉由標準的制定來解決上述的問題,讓教師、學習建構或者系統開發廠商都能依循相同的平台與教材標準,獲得更多因為標準化而衍生出來的好處,同時也能提升以下好處:
互通性:教材能夠在不同的應用系統和教學平台上操作使用,以及利用不同的工具進行編輯。
再使用性:在不同的教學平台上,學習教材和學習功能皆可輕易合併或重複使用。
易管理性:能追蹤及轉移學習者和課程的相關紀錄。
可即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利用各種工具獲取適當的內容。
耐久性:任憑網路技術與相關標準不斷改變的改變或更新,應用程式或學習內容也不需要重新修改,這樣的學習才能傳之久遠。
該研究是以網路服務的基本概念為出發點,所以活動都環繞著服務仲介者、服務提供者與服務需求者三者之間。套用到該研究架構中,便建置出教材註冊中心,作為教材仲介角色,提供登錄、查詢及發佈功能,除讓教材的相關資訊登入到註冊中心並公佈外,也讓教材需求者透過註冊中心迅速找到符合條件的教材。而教材提供者(即製作教材的老師),當製作完線上教材之網路服務後,向教材中心註冊,最後將服務提供給教材需求者。細節部份如下圖:
主要結論
現階段網路教學方面的研究,大多以教學系統的建置、符合標準之教材、教材的呈現、學習歷程的評估與追蹤為主,教材的共享大多建立在標準化之上,符合標準之教材得以放在不同平台上呈現,不過所有老師製作的每一份教材就如同獨立的個體,存放在不同電腦中,彼此間不易互通有無;學生學習也以某位老師的教材為主,想額外獲取其他授課教師在相同主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