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污水处理方案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案-学位论文.doc

污水处理方案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案-学位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污水处理方案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案-学位论文

设计、安装及调试方案 1.项目情况概述 Xx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渗滤液经管道系统收集后,排入渗滤液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调节池容积约2400 M3。调节池利用地形以土坎砌筑而成,池底铺设2M厚HDPE防渗膜,在防渗膜下铺设一层20CM粘土保护层;在场区四周沿周边道路设置截洪沟,将地表水汇集至南区排放。调节后的渗滤液提升至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排放。 1.1.现有渗滤液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1.1.1.现有渗滤液处理系统工艺流程 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工艺采用PH调节+絮凝沉淀+UASB+SBR+氧化塘的处理工艺。工艺流程图如下: SBR池 接触池 厌氧池 絮凝沉淀 渗滤液 调节池 剩余污泥 氧化塘 集泥池 污泥干化场池 污泥浓缩池 集泥池 达标排放 干泥回填垃圾场 1.1.2.存在的问题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废置,渗滤液无法达标排放。作业面积过大,每逢下雨,渗滤液产生量很多,原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处理量(75m3/d)不足,收集池有满溢外排隐患。 1.1.3.原渗滤液处理系统升级改造的必要性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该类污水必须有效治理,必须达标排放。应主管部门的要求,防治垃圾填埋场造成的环境污染,落实渗滤液达标排放刻不容缓。因此,对原系统做升级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 2、设计处理水量、水质和排放标准 2.1设计处理水量 设计处理水量: Q=100m3/d 平均流量: q=4.5m3/h 24h计 设计流量: q=5m3/h 2.2进水水质指标 参照《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典型水质如下表: 序号项目排放浓度1pH6~92BOD5300~20003COD1000~50004氨氮1000~30005悬浮物200~1000注:表中除pH值和色度外,其余指标单位均为mg/l。 2.3处理后出水水质 经过渗滤液处理系统后的排水应该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的标准限值,如下表: 序号项目排放浓度限值序号项目排放浓度限值1CODcr1009六价铬0.052BOD3010总砷0.13SS3011总铅0.14氨氮2512总汞0.0015总氮4013色度40倍6总磷314粪大肠菌群10000个/l7总铬0.115PH6-98总镉0.01依据(GB16889-2008)中表2的标准注:表中除pH、色度和粪大肠菌群除外,其余指标单位均为mg/l。 2.4 排放水质达标保证书 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我公司采用“絮凝预处理+生化+臭氧杀菌+石英砂滤+活性炭过滤+超滤+反渗透” 的工艺处理净化,排放水完全可以达到排放标准。 其中”超滤+反渗透”工艺,起初运用在生产饮用纯净水方面,现阶段桶装、瓶装纯净水,基本均采用此工艺。国外企业经过对反渗透过滤膜元件技术革新和改进,发明了高抗污染膜,运用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水质已经远远优于排放标准。具体比对如下: 序号项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的标准限值采用“絮凝预处理+生化+臭氧杀菌+石英砂滤+活性炭过滤+超滤+反渗透” 工艺的排水水质1CODcr100402BOD30103SS3054氨氮25105总氮40206总磷327总铬0.10.058总镉0.010.0059六价铬0.050.0210总砷0.10.0511总铅0.10.0512总汞0.0010.000513色度40倍514粪大肠菌群10000个/l10015PH6-96-9 根据以上数据比对,采用此工艺处理该污水,工艺选择先进、可靠、合理。排放水达标根本不存在任何疑虑,我公司可以保证,如排放水不达标,可以接受主管单位的任何处罚,同时承担因水不达标造成的所有责任。 3、工程设计依据、设计原则 3.1设计依据 (1)《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2)《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HJ564-2010) (3)《水污染物质排放标准》(DB4426-2001) (4)建设单位水质及水量 (5)建设单位提供代表性的水样检测数据结果 (6)垃圾场原有渗滤液处理系统运行状况 (7)渗滤液处理站地形地貌 (8)同类工程经验 3.2 设计原则 3.2.1.适用原则 首先必须确保垃圾渗滤液处理之后能够达到排放要求。考虑显示经济和技术条件,以

文档评论(0)

李天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