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马歇尔以后的微观经济学的发展——不完全竞争理论.ppt
第十二章 马歇尔以后的微观经济学的发展——不完全竞争理论;1.马歇尔的新古典只讨论了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的情况,但对于处于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结构缺乏深入的分析
2.完全竞争: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
完全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制定者
结论: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彼此的决策是独立的,完全垄断的情形下,企业的决策也是独立的。
那么:真实世界上的企业真的不用考虑其他企业的行为吗?;现实中:企业之间的决策是相对独立的,他们必须要考虑到竞争对手的反应对自己的影响。
状态相依是现实市场中很多企业的行为决策基础。原因:企业的产品既有相同性,又有差异性—产品差异;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和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各自都认识到现实中的企业在产品上存在差异性,企业都是价格的影响者,由于能够影响价格,所以,他们就能影响对手的收益,反之,对手也如此。
这样,现实中的市场既不是完全竞争的,也不是完全垄断的。由此,分别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理论”。
;1.张伯伦;产品差别的概念;在存在产品差异性的条件下,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处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P;长期均衡条件:MR = LMC=SMC,AR = LAC=SAC,d=D;上图表明,在垄断竞争的条件下,厂商短期会有超额利润,但长期中,将没有超额利润。然而,这时候,企业的产量小于其生产能力,产品价格高于完全竞争时的水平。
社会中存在损失。;2.琼·罗宾逊;罗宾逊夫人著述丰富,主要有: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1933)
《就业理论引论》(1937)
《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1942)
《经济论文集》(四卷,1951—1973)
《资本积累论》(1956)
《经济增长论文集》(1962)
《经济哲学》(1963)
《经济学的异端》 (1971)
《现代经济学导论》(1973) ;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理论的特色:
1、注重使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原理分析厂商均衡。
用MC=MR的方法理解价格与数量决定的问题具有普遍性的优点
说明了垄断厂商的AR与MR之间的关系
现代微观经济学关于企业行为的分析方法主要沿用罗宾逊的边际分析方法
;2、创造了劳动力市场的“买方垄断”和产品市场的“卖方垄断”概念。
认为,在传统的马歇尔经济学中(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工资相当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W=VMPL=MPL*PX
但在垄断条件下,工人受到劳动市场的买方垄断和产品市场的卖方垄断的双重剥削。;3、对“价格歧视”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揭示了市场分割和产品在各个市场上的不同需求弹性对实行价格歧视的作用。; 对不完全竞争学说的几点评论
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和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理论被誉为当代西方经济学说的一场“革命”。他们的理论用不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取代了马歇尔理论体系中的“纯粹竞争”和“纯粹垄断”的假定,确立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市场和厂商理论。不完全竞争学说适应了垄断资产阶级在新形势下的需要。
他们的理论被认为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革命”具有同样重大的意义。微观经济理论中的这场“革命”,是厂商理论的出现和确立角度来看的。
罗宾逊指出,由于产品市场的卖方垄断和劳动市场的买方垄断,产生了雇主对劳动的剥削。在经济学著作中公开提出并分析对劳动的剥削,这在西方经济学家中是难能可贵的,这点应当给予肯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