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慧娟:对生命许1个承诺
周慧娟:对生命许一个承诺
周慧娟总是默默地和队员们一起加班,直到把最后一名患者送走。图为周慧娟在纳米比亚为当地患者进行拔罐治疗。 小小的个子,忙碌的身影,甜甜的笑靥……刚刚获得2015年“浙江省优秀护士”称号的周慧娟,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单位,都是最努力的那一个。 “我是护士长,这事我做最合适” 在周慧娟眼中,翻看科室里患者的病历就犹如在看一本本“沉甸甸的血泪史”。因为这里的住院患者几乎都是肿瘤晚期,无法手术,只能保守治疗。在我们的想象中,肿瘤患者大抵是悲观甚至绝望的群体,但在周慧娟26年的护理生涯中,她遇到的哪怕是癌症晚期多发转移的患者,都对“活着”抱有莫大的渴望。 15年前,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收治了一名卵巢癌晚期的患者,患者已到了最后的癌痛阶段,连喝水也只能一小口一小口吞,且每一小口都要间隔一段时间。即使是这样,患者的求生欲望一直很强,每天只在实在疼得受不了的时候才让护士打一针吗啡。临近岁末,监护室里情况稍好的病人都陆续回家过年了,只剩下她一个。尽管大家都知道她的病已然没有任何好转的可能,但就为着一句“医生,我想多活几天”,周慧娟还是留了下来,带领整个科室为了这仅有的一位患者轮流值班,直到过了正月十五,这位患者带着对人世间的无限眷恋安详地离开。 当时,为了患者,周慧娟和她的团队连续工作了72小时。病人走了,家属们悲恸欲绝,病房里乱作一团。周慧娟让几个护士姐妹在一旁安慰家属,自己则默默地做起了尸体护理。她先将抢救仪器从病人身体上移除,再用温热的毛巾把病人的污血擦拭干净,小心翼翼地缝合好伤口,将寿衣一件件整整齐齐地替病人穿上……忆及当时的情景,周慧娟说:“病人走了我很难过,但家属更难过。如果此时让家属亲手去护理病人,肯定会造成心理的二次伤害。而且护士们年纪都很小,害怕或有顾忌也是正常的,我是护士长,这事我做最合适。” “戴上口罩和燕尾帽一定很好看”? 周慧娟踏进临床护理这个门槛的机缘,其实颇为偶然。那时的她还在上???中,老师看她眼睛大大的,还有两个小酒窝,猜想着“戴上口罩和燕尾帽一定很好看”。就是因为这无心插柳的一句话,周慧娟带着对白衣天使的崇敬和向往,懵懵懂懂走上了学医的道路。 1990年,19岁的周慧娟从杭州卫校毕业,被分配到了浙江省肿瘤医院。“爱学”是大家对她的一致评价。虽然毕业了,但周慧娟一踏上护理岗位,就又参加业余学校的英语学习,从护理大专一路读到护理本科。和她搭夜班的护士都知道,周慧娟永远是上两个后夜班的。当时,医院位于城市的偏僻角落,往返市区只有两趟公交车,周慧娟每天都要等上半个多小时才能等来一辆,车程一个多小时,再步行半个小时才能到学校上课。不仅如此,对于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周慧娟也都异常珍惜。在邵逸夫医院进修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学习和工作,她趁休息日就把婚匆匆结了,晚上还穿着新娘装去夜大读书,最终圆满地完成了进修任务。 多年临床一线的工作经历,使周慧娟在肺癌护理、食管癌护理、老年患者术后监护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多年来,她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相关文章,成了护理部名副其实的“女秀才”。她坚持认为必须以充分止痛为前提,强调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才是科学可行的方法,提出针对术后并发症排查的逆向思维法,为临床医生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亚危重可逆期。 1997年年底,还在家中休产假的周慧娟被高票提名为科护士长。当时,她年仅26岁,也因此成为了省肿瘤医院里最年轻的护士长。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如今虽已年过不惑,但周慧娟依然保持着一份孩子般的纯真与美好。对于曾经的一段参加援非医疗队的经历,她举重若轻地说起了最初的原因:“就像那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样。而且自己也能顺便学习一些中医中药方面的知识,多好啊!” 经过层层筛选和考核,周慧娟终于如愿踏上了那片土地。纳米比亚是一个艾滋病、疟疾肆虐的地方,周慧娟的病人有30%是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针灸治疗过程中针刺伤很容易发生,即使防范再严密也有很大风险,周慧娟就曾无意中发现自己手指有破损的情况。“当时我想如果感染上了艾滋病我就不回国了,永远留在这里当护士算了。”周慧娟云淡风轻地笑了。 面对可能被传染的危险,队员们没有退缩,反而在纳米比亚首都的公立医院开设了一间中医诊室,为当地患者进行针灸拔罐治疗,也为华人华侨和中资机构提供综合医疗服务。在四人医疗队里,周慧娟除了负责诊室的日常工作外,还充当着“老大姐”和“兼职会计”的角色,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任何时间都处于“一级战备”状态。她曾多次参与集体食物中毒的抢救直到深夜,双休日时则背着医药箱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服务。 一传十、十传百,来诊室求医的患者络绎不绝,许多人甚至不远千里。在纳米比亚,车是稀缺资源,大部分人出行仅仅依靠双腿,有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