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渗透保意识的思考与实践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思考与实践.doc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渗透保意识的思考与实践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思考与实践.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渗透保意识的思考与实践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思考与实践

PAGE  PAGE 9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 环境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目前的环境质量已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已为全球所关注。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环境教育应立足课堂,利用课堂学科教学的渠道,持之以恒地进行渗透。本文将从环境教育的现状;学科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课改与反思同行,创设“和谐共振”的情感氛围,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环境问题 渗 透 环保意识 一、环境教育问题的提出 1.环境问题的警示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丧失、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工业“三废”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保护环境,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成为今天人们的共识。提高人们特别是提高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则是我们 HYPERLINK \t _blank 教育工作者应承担的责任。 2.国家纲要的引领 2001年,我国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环境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口号,同年,国家教委将环境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明确而具体地写进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1996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进一步强调了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保护环境、热爱环境、建设环境,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一。 2004年的《全国环境宣传 HYPERLINK \t _blank 教育行动纲要》中指出:“要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开展环境 HYPERLINK \t _blank 教育,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加强中、小学各科教材中环保内容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环境 HYPERLINK \t _blank 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历史与社会》的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教学要体现时代性、延续性、可持续性。它研究的领域,不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它是一门联系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综合性学科,具有“知古鉴今”的作用。《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标准要求理解历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了解当今的环境问题,主动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在个人生活中自觉地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因此,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未来社会生存环境的高度责任感,是历史与社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4.环境教育现状的反思 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环境教育主要是渗透在各个学科中进行的。目前我国中小学的环境教育主要采用多学科制模式,又称渗透模式,即不单独开设环境课程,而是将环境的内容分散到不同学科之中,如在中学,通过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开展环境教育。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将环境教育的知识化整为零,让学生在传统学科的学习中自然地获得有关环境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不需要专门的环境教育课时和师资。环境教育的内容分散结合到已有学科中去,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原有学科的教育方法,以讲授-灌输法为主,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养成比较忽视。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对人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与影响的分析很少涉及,忽视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历史发展的重要性,以致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常常被排斥在历史教学之外,人类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被割断。学生的环保意识淡薄,保护环境的自觉性较差。 5.学科渗透环保教育的可能性 在中小学普及环境教育,提高年轻一代的环保意识,历史与社会学科有着许多丰富的素材。利用好教材中素材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历史与社会学科应发挥应有的作用。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可以说,“环境既教育”。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实,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在《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矫正学生的行为,本人在《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二、深析课标内容,梳理环保知识 1.明白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什么” 七年级中“我们生活的世界”目标2“观察和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征”,学生要领悟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特征,说明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什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yongwxiaj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