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9
课 题 春新授课第一、二课时主备人 杨其凯授课人 杨其凯 集备时间 2014.08。27使用时间
教 学
目 标知识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能力目标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学习重点1、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谦让的朴实纯真的亲情。2、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学习难点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我能行】
一、新课导入:
导语:春天是一屡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阵阵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的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是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希望、梦幻和理想……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憧憬和欣喜,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吧!(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 )liáo( )亮
涨( )晕 ( ) 散 ( ) 抖擞( )
hōng( )托 应和( )朗 rùn( ) wǎn( )转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3)比喻姿态优美。 ( )
(4)舒展、活动。 ( )
(5)明朗润泽。 ( )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 )
(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 )
3. 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4.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 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 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湿润 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 烘托)出一片________ (安静 寂静)而和平的夜。
4.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作家、学者、民主战士。出生在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我快乐】
(一)整体感知
1、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阅读文章 3-7 段,并分别给各段命名。 第三段:春草图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第七段:
3、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二)深层探究
语言品析
1、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仔细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钻”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如果把“闹”字换成“叫”有什么不好?)
(3)俗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