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力资本报告.docVIP

  1. 1、本文档共2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人力资本报告

PAGE 2 中央财经大学 “经济学与公共政策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科研成果 中国人力资本报告 2010 (附录) 课题负责人:李海峥教授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 2010年10月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 中央财经大学 提供项目资助 “中国人力资本的测量及人力资本指标体系的构建” 课题组成员名单 项目负责人:李海峥 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项目组成员:教授及行政人员:Ake Blomqvist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教授Belton Fleisher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特聘教授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系教授Barbara Fraumeni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美国南缅因州大学公共政策马斯基学院教授刘智强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特聘教授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经济系副教授(终身教授)王小军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特聘教授 美国夏威夷大学经济系副教授(终身教授)张纲紘 于丽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刘智勇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高松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助理教授王瑞菊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原行政助理邓皓 肖婧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行政助理 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教学助理 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研究生:08级 梁赟玲(博士研究生) 陈华娟 董宇华 杜梦昕 龚金泉 蒋晶晶 姜瑞 李茜 李森 邱晨 田新平 杨默 09级 贾娜(博士研究生) 白晶 方婧 郭超 高欣 甘小燕 黎峻 李晋 刘天一 吴丹丹 辛媛媛 邢鹏飞 杨燕求 张晨 张凌华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 卢冲妤 肖羽西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研究生:  张晓蓓(博士研究生) 丁琳 刘沁怡 王红玲 吴秋洁 闫晓敏  致 谢 我们感谢参加2009年10月10日举行的“人力资本度量及中国人力资本指数国际研讨会”的专家与嘉宾对项目提出的各方面建议;感谢2010年8月在瑞士举行的国际收入与财富研究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Income and Wealth, IARIW)第31届大会的专家和学者,特别是Harry Wu教授,对本研究的评论和建议;特别感谢《经济研究》匿名审稿人富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以及国内外其他专家学者通过各种方式提出的宝贵意见。 “中国人力资本的测量及人力资本指标体系的构建”项目及相关发布得到了中央财经大学相关部门和校外其它单位的多方面帮助。王广谦校长及其他校领导对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使得项目的初步研究成果提前完成;李俊生副校长、赵丽芬校长助理、孙宝文处长帮助协调各方资源,以保证项目以及相关发布会议筹备的顺利进行;学校办公室、科研处、资产管理处、财务处、人事处、国际合作处等各部门积极配合,提供项目和会议所需各方面条件;仿真实验室、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兄弟学院为项目频繁的讨论、交流及计算提供了机房及会议室;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特别是院长Patrick McCarthy教授对项目给予了全面支持;《经济研究》和《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也对项目提供了相应的帮助。 2010报告的修订与更新 在2009年报告的基础上,本报告所做的修正和改进主要包括: 1.国家层面: (1)主要以OECD使用的4.58%作为折现率进行计算,同时本报告也给出了使用其他折现率计算的结果,而2009报告采用的是基于长期国债利率的折现率3.14%。 (2)修正了2009年报告中使用的2005、2006、2007年的死亡率数据。 (3)增加了新的Divisia指数,包括:基于年龄的Divisia指数,基于地域的Divisia指数,基于总量的Divisia指数。 2.省级层面: (1)本报告估算了五个省(市)的人力资本水平,分别是北京市、辽宁省、江苏省、广东省、甘肃省。   (2)计算了各省(市)不同折现率、不同平减指数下的人力资本水平。 (3)计算了各省的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 目 录  TOC \o 1-5 \h \z \u HYPERLINK \l _Toc273280938附录A 人口估算  PAGEREF _Toc273280938 \h 1 HYPERLINK \l _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