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变迁--主持人语.pdf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展与变迁--主持人语.pdf

【武陵论坛】 发展与变迁 ——主持人语 黄柏权(1962-),男,土家族,湖北咸丰人。三峡大学民族学院院长,二级教授,硕士研 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南方民族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发展与变迁始终伴随人类行进的步伐,并成为人类关注的永恒主题。古往今来, 学者、思想家、政治家都在思考和探索发展与变迁的相关问题,产生了诸如进化论、循环论、均衡论、冲突 论等学术流派,包括孔德(Isidore Marie Auguste François Xavier Comte)、H·斯宾塞(Herbert Spencer)、T·帕 森斯(Talcott Parsons)、R·达伦多夫(Ralf Dahrendorf)等代表人物。他们的理论从总结人类发展与变迁的 实践而来,又指导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本期 3 篇文稿即是围绕发展与变迁这一主题,从不同视角入手, 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武陵地区族群关系、社会经济、婚姻习俗发展变迁的图景,为我们深入了解武陵山区历 史文化和社会风貌提供了多样化的路径。 曹大明博士《从“蛮左/夏人”、“土家/客家”到“土家族/汉族”——长阳族群关系变迁研究(上)》是其 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宋元以来武陵民族地区土客关系研究”中期成果之一。这些年来,曹大明博士致 力于武陵地区族群关系研究,从文献梳理入手,结合田野调查和考古资料,试图理清武陵地区族群关系发展 变迁的脉络。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他深入研究的个案之一。位于清江流域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长阳人” 的故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从 19.5 万年前的长阳人开始,到伴峡小洞、果酒洞人类遗址,到香炉石文化, 再到廪君和盐水女神的传说,文化之流从未间断,今天活态存在于长阳大地上的撒叶儿嗬、长阳山歌、南曲、 都镇湾故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不说明其文化的古老性、丰富性、多样性。因此,清江被誉为土家族的母 亲河。沿着这条母亲河,不少学者进行过潜心研究,前辈学者诸如潘光旦、贾兰坡、翟人杰、黄万波等都曾 深入长阳进行调查研究。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彭英明、张雄、王善才等学者也深入长阳进行考察和研究, 形成了一批成果。这些学者的卓越工作为土家族成分的恢复和土家族自治县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石。曹大明 博士选择长阳作为研究个案,既是追随前辈学者的研究足迹,也是进一步补充以往研究的遗漏与不足。他通 过梳理文献发现,长阳的族群名称、族群关系有一条较为明晰的发展脉络,认为:长阳族群关系存在一个从 “蛮左/夏人”、“土家/客家”到“土家族/汉族”的结构性变迁过程。隋唐以前的“蛮左/夏人”,宋元明清时 期的“土家/客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土家族/汉族”,此种对应的族群关系一直存在,只是随时代的 发展称呼有所变化。此种对应关系的长期存在,不仅说明中华各民族长期共存共荣的友好关系,也表明长阳 作为进入大西南重要孔道,民族迁徙融合的频繁。这一研究路径,为我们审视边缘地区族群的历史变迁和族 群关系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把目光从清江流域转移到乌江流域。发源于乌蒙山区的乌江延绵 1000 余公里,是贵州境内最大的 第17卷 第5期 铜 仁 学 院 学 报 Vol. 17 , No.5 2015 年 9 月 Journal of Tongren University Sep. 2015 河流,养育了彝、苗、土家、汉等许多民族。考古发掘证实,乌江流域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说明乌 江流域的开发有着久远的历史。乌江流域的开发,除利用其航运之利外,农业开发是其主要形式。乌江流域 的农业起步很早,在《华阳国志》等史籍就有记载。明清时期,乌江流域农业生产在艰难中前行。罗中玺教 授在《明清时期乌江流域农耕文化经略》一文中考察了这一发展历程。他认为:在明清 500 多年的历史时段 里,乌江流域的农业经济在衰落中艰难地恢复和发展。为了恢复发展乌江流域的农业生产,明清政府采取了 系列措施,如:发动军屯,增加耕地面积;招徕流亡,民屯垦荒;大规模地减免赋税;允许买卖田地,促进 地主经济的发展;大力兴修水利设施,疏浚河流水道;等等。这些措施都是封建时代促进经济发展的惯用手 段,看起来没有任何新意,但成效却很明显。通过这些措施,乌江流域生产工具有了明显进步;农作物品种 进一步增多,并广泛种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出现新的变化,如采用精耕细作,采用发达地区的生产工具; 商品性农业开始出现,促使了市场的繁荣。特别是改土归流以后,乌江流域的农业生产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