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点专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点专题

这类试题以运动的点、线段、变化的角、图形的面积为基本的条件,给出一个或多个变量,要求确定变量与其它量之间的关系,或变量在一定条件下为定量时,进行相关的几何计算、证明或判断。很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疏于用变化、运动的观点分析几何图形,难于驾驭这类问题。解决这类题目应分析图形的变化过程,正确分析变量与其它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变量与其它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等式)。本文以2001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动点型压轴题为例进行归纳分类,供初三师生复习参考之用。   一、动点与列函数关系式相结合   例1.(2001年河北省中考题)如图1,在菱形ABCD中,AB=10,∠BAD=60°。点M从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着AD边向点D移动;设点M移动的时间为t秒(0≤t≤10)。   (1)点N为BC边上任意一点。在点M移动过程中,线段MN是否一定可以将菱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并说明理由。   (2)点N从点B(与点M出发的时刻相同)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沿着BC边向点C移动,在什么时刻,梯形ABNM的面积最大?并求出面积的最大值;   (3)点N从点B(与点M出发的时刻相同)以每秒a(a≥2)个单位长的速度沿着射线BC方向(可以超越C点)移动,过点M作MP∥AB,交BC于点P。当△MPN≌△ABC时,设△MPN与菱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出用t表示S的关系式,并求当S=0时a的值。   解:(1)MN一定能在某一时刻将菱形ABCD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如图2。   方法一:   对于中心对称图形,过中心的任一直线均能将图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而且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在点M由A到D的移动过程中,一定存在一个时刻,使得线段MN过菱形的中心。   方法二:   梯形ABNM与梯形CDMN等高,并设高为h,欲使其面积相等,只需AM=CN。   ∵AM=NC=t;   ∴MD=BN=10-t   ∴S梯形ABNM=·h=S梯形CDMN,   ∴存在一个时刻使MN将菱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2)如图3,过B作BE⊥AD,垂足为E。在Rt△ABE中,BE=10sin60°=5,   ∵AM=t,BN=2t,   ∴S梯形ABNM=(t+2t)×5=t。   ∵2t≤10,∴t≤5,   ∴当t=5时,S梯形ABNM最大   最大面积为:×5=      (3)△ABC是腰长为10的等腰三角形   当△MPN≌△ABC时,   MP=10,PN=BC=10,且MP=PN   ∴NC=PN-PC=BC-PC=PB   ∵BP=AM=t,   ∴PC=10-t,NC=t   如图4,过P作PG⊥DC,垂足为G,在Rt△PGC中,PG=PCsin60°=(10-t)   设MN交DC于F,   ∵DC∥MP,且MP=PN,   ∴∠NFC=∠NMP=∠MNP,   ∴FC=NC=t   ∵重叠部分MPCF是梯形,   ∴S=(t+10)×(10-t)=-t2+25   当S=0,即-t2+25=0时,   解得t1=10,t2=-10(舍去)   ∵BN=at,     且BN=PN+PB=10+t,   ∴at=10+t   将t=10代入at=10+t,解得a=2   评析:此类题型是中考中常见的一类题,利用变量列函数关系式,就要分析图形的变化过程及条件,理解图形的性质,弄清各个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数量关系,经常利用的几何定理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圆幂定理、勾股定理、面积公式等,这类题型掌握得如何,对解决其它类型的试题有很大的影响。   类似的试题有:   (2001年吉林省中考题)如图5,A、B是直线l上的两点,AB=4厘米。过l外一点C作CD∥l,射线BC与l所成的锐角∠1=60°,线段BC=2厘米。动点P、Q分别从B、C同时出发,P以每秒1厘米的速度沿由B向C的方向运动。设P、Q运动的时间为t(秒),当t>2时,PA交CD于E。   (1)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CE和QE的长;   (2)求△APQ的面积S与t的函数关系式;   (3)当QE恰好平分△APQ的面积时,QE的长是多少厘米?   二、动点与坐标几何题相结合   例2.(2001年长沙市中考题)已知:Rt△AOB中,∠AOB=90°,OA=3厘米,OB=4厘米。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6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P、Q分别为AB边、OB边上的动点,它们同时分别从点A、O向B点匀速移动,移动的速度都为1厘米/秒。设P、Q移动时间为t秒(0≤t≤4)。   (1)过点P作PM⊥OA于M。证明,并求出P点的坐标(用t表示)。   (2)求△OPQ的面积S(厘米2)与移动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t为何值时,S有最大值,并求出S的最大值。   (3)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