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下旧闻永留昨日故居难觅.doc
PAGE
PAGE 6
日下旧闻永留昨日故居难觅
朱彝尊28岁之后,出游他乡,足迹遍及半个中国。此后,朱彝尊回到北京。在北京南城海柏胡同居住时,常常是一个人骑着毛驴,走街串巷,访古探幽,完成了共42卷的《日下旧闻》一书。此书详细记载了京师的地理沿革、典章制度及轶闻旧事,是当时最大、最完备的一部北京地方志。朱彝尊一个人编写《日下旧闻》,其艰难可想而知。他不算走得最远的“驴友”,却是一位最勤奋的“驴友”。
朱彝尊
(1629―1709),汉族,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南朱北王”);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与陈维崧并称“朱陈”。著有《曝书亭集》80卷,《日下旧闻》42卷,《经义考》300卷;选《明诗综》100卷,《词综》36卷。所辑成的《词综》是中国词学方面的重要选本。
海柏胡同成街在明代,胡同最早有一座明代古刹海波寺,所以又叫海波胡同。得名为海柏胡同是缘于海波寺内有很多明代古柏,人们习惯将海波寺叫海柏寺,胡同也就随着叫海柏胡同了。这条胡同在清代时曾有不少文人居住,故在两侧的四合院内多有紫藤,“古槐、紫藤、四合院”成为海柏胡同的别样风情。
藏书家
朱彝尊的曾祖朱国祚,是明万历状元,官至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但到朱彝尊父亲时,家道已经败落。朱彝尊迫于生计,开始长达十余年的游幕生涯。游幕生活没有丰厚的进项,但并不影响朱彝尊好书之癖。他除了购书之外,还借来别家的珍贵书籍,亲手抄下来。
康熙十八年(1679年),已经51岁的朱彝尊应“博学鸿词”之征,以布衣身份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开始了他在北京的生涯。他利用职务之便,借抄公私善本秘籍,充实自己的收藏。他听说著名藏书家钱曾藏有善本秘籍《读书敏求记》,秘不示人。为此,朱彝尊邀请钱曾及当地雅士置酒高宴,席间,用数量可观的黄金和一件珍贵的轻裘买通钱曾的书童打开书箱,让预先雇来的数十名抄手抄成副本,《读书敏求记》得以流传于世。
《清史稿》中记载朱彝尊“生有异秉,书经目不遗”。由于他的天赋和勤奋好学,在少年时就已经博学多识,凡天下之书,无不披览。康熙二十年(1681年),朱彝尊被授日讲起居注官,这是随侍皇帝左右,记录皇帝言行的官职。两年后,朱彝尊升任南书房当值,康熙皇帝在黄瓦门之东赐他一所住房。朱彝尊在南书房当值,使他有机会接触大量宫廷史料,这为他今后的写作积累资料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这期间,朱彝尊的渊博学识得以充分地显露,因而很得康熙皇帝的赞赏,多次被赐参加太和门、保和殿、乾清宫的宴会,而且还特许他在紫禁城内骑马。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南书房的又一次宴会后,康熙皇帝把肴果赐与朱彝尊的家人,由此可见,朱彝尊是深受皇帝宠爱的,朱彝尊曾用诗文把这些都恭敬的记载下来。
1690年,朱彝尊官复原职,然而两年后再度被罢官,终于致仕归里。朱彝尊的仕途可谓是屡起屡谪,荣辱备兼。1692年,朱彝尊去官归田时,拥有图书三万多卷。归田后,又陆续获书四万余卷。朱彝尊70岁时前后获书总计八万卷,《曝书亭著录序》中说:“拥书八万卷,足以豪矣!”
朱彝尊大部分藏书是传抄的,自然非常珍惜,所有藏书都在卷首钤印:“购此书,颇不易,愿子孙,勿轻弃。”他原希望同样嗜书的儿子继承藏书,不料儿子早死,给了他沉重一击。据《蒲褐山房诗话》记载,朱的孙子晚年家贫,陆续将藏书典当、卖出。
顺德会馆
朱彝尊在北京居住了十几年,住所几经变迁。海柏胡同16号是他在京的主要居所。当时,朱彝尊就居住在离海波寺街相邻一间不甚宽阔的南屋里,即后来的顺德会馆。朱彝尊居住的南屋前,种植着两棵紫藤,故此朱彝尊的诗中有不少吟咏紫藤的佳作,他还给自己居住的这间房子起名为“古藤书屋”。在书屋的对面,有一座亭子,名为“曝书亭”,亭子有柱无壁,是专为晒书用的。据《顺天府志》记载,顺德会馆“庭有藤二本,柽树一株,旁帖湖石三五,可以坐客赋诗。”
朱彝尊曾邀友人在古藤书屋边饮酒边限以藤、柽两字作诗。迟汤右曾诗云:“柽叶绿如,藤花红满檐。”可见庭院中红绿相映,景色宜人。但这些只是朱彝尊在此居住时的偶尔活动,他更多的时间则是用来进行历史研究。朱彝尊就是在这幽静的地方,不大的书屋里,编著了关于北京历史的第一部不朽巨作《日下旧闻》。朱彝尊为编写此书所居的古藤书屋也因而大获名声,后人在书中、文中对古藤书屋多有涉及。
如今,整条海柏胡同都被拆除,连海柏胡同的标牌都无从寻迹,只有用导航才能确定所在的位置是海柏胡同。1984年,海柏胡同16号顺德会馆被列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后来顺德会馆跟北京很多其他的故居一样,成了住有七、八十户居民的大杂院。经过近三百年的历史变迁,故居已然面目全非。询问了许久,才确定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中级社工法规四色讲义-完整版全189页 .pdf VIP
- 17K408:散热器选用与管道安装.docx VIP
- 2025年湖北省武汉市高考物理四调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pdf VIP
- 合信 COTRUST科创思CTSC-200系列用户手册V1.40.pdf
- 2012湖南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doc VIP
- 二年级语文教师家长会专用.ppt
- 杭州名鑫双氧水有限公司每年10万吨(折27.5%)过氧化氢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DB14Z 1-2025 高速公路智慧服务区建设指南.docx
-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段列车运行引起的住宅室内振动与结构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上海市.doc VIP
- SR变更管理程序+变更全套表单 OK.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