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李启安唱腔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启安唱腔研究.doc

PAGE  PAGE 7 李启安唱腔研究   〔摘要〕李启安是湖南花鼓戏艺术中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型演员。他的唱腔深受观众和艺界的好评。在大力提倡戏曲传承的今天,对李启安的唱腔进行研究,正当其时。   〔关键词〕李启安花鼓戏唱腔具体技巧   一、李启安的意义   法国著名艺术理论家丹纳曾有这样一段话:“科学让各人按照各人的嗜好去喜爱合乎他气质的东西,特别用心研究与他精神最投机的东西。科学同情各种艺术形式和各种艺术流派,对完全相反的形式与派别一视同仁,把他们看作人类精神的不同表现……”1让我油然而想起湖南花鼓系,想到一个久违的名字。   岁月如涛。这一名字如今是消杳淡化,当年却是何等红火明亮:李启安。我头脑中闪现的是《洞庭激浪》中他的丁大海,是《沙家浜》中郭建光等形象。回声嘹亮的是三湘四水、洞庭湖辽阔田畴里农家喇叭的花鼓之声:朝霞啊啊,映在哎哎,阳澄湖呵上啊啊啊……他在《万水千山》中扮演红军营长李有国:草原上那一袭破烂的棉大衣,军帽上的红星,拄着棍子蹒跚艰难却俊美依然的身影!   唱做念打。湖南花鼓戏中,唱之比重,几乎要占绝对值。李启安的艺术意义,首先是他唱腔、唱功的意义。回溯花鼓戏百余年来的历史,比较和细审历代花鼓人之唱腔,李启安唱腔的确是形成了一个“李派”的。如今看戏,闭眼一听,就觉李启安正在台上长歌柔唱,睁眼一看,却是当今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李左先生在大展豪歌!这就是艺术流派的影响和传承。   李启安先生是一个优雅而安静的人。由于种种原因,唱花鼓的壮年时他就选择了退居。他有美好的家庭和优裕的经济。然而,“李启安”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李启安,他是一个载体,体内充盈着艺术和花鼓调,他也是一个符号。在戏曲振兴潮流来到的当下,研究这个载体和符号,正当时也!   二、李派唱腔:别致于传统之唱   黑格尔有一句名言:“找到了源头,也就找到了本质。”2   传统之唱的根脉和体现,是什么呢?   昆剧是典雅的,京剧是激昂的,湘剧是豪迈的,川剧是青涩的。花鼓戏不是板腔体而是曲调体,但和越剧又不同,越剧是缓慢而缠绵的。小生、小旦、小丑的花鼓戏,是欢乐和生活化的。黄梅戏也是如此,但黄梅戏的欢乐和生活化,却是诚恳实在的,不是“逗把”的。对了,花鼓戏的本质就是:逗把!   剧种与剧种的区别主要在于音乐,而剧种音乐却是来自于当地方言。方言的弥久传承和流布,恰恰就塑造和养育了这地方的世道人心:性格。大气的人是大气的,而比大气更大气的,却是幽默、开玩笑、滑稽、逗把!花鼓戏之原初味是一种笑闹风格。其唱腔也就浸润着这种风格。不但小丑小旦是如此风格,连小生也如是。何东保在《刘海砍樵》里的唱腔,吴华生的唱腔,许多花鼓前贤和花鼓后生之唱,都如是。例如益阳的李介华,就是此风格的集成者。这是一。二呢,花鼓戏传统生行之唱法,往往有这种情形:离开根基而单独地去营造物理上的“声”,有为唱而唱之嫌。三,在审美意味上,传统之声迎合的是农耕文化,是田野乡村,而不是市民,更不是城市。“时尚”二字,在传统花鼓里,往往是被嘲讽的对象。   李启安的别致,就在于他和传统形成了一个温和的对峙:他迎合的是慢慢走来的现代文明,是市民,是城市,是青春和时尚。他的唱腔,不是辣椒味的滑稽,更不是口含槟榔的讽刺,不是奇志大兵在台上讲相声,却如同王蒙在台上朗诵自己的诗篇。李派唱腔是抒情的,颇有一点余秋雨的散文风度。的确,他的唱有歌剧的味道。(为这个,当年颇有非议。如今看,多么平常!)李是个具有诗意的好演员。   人生诗意滔滔汩汩地流溢在了《红灯记》、《洞庭激浪》、《沙家浜》、《万水千山》、《野鸭州》以及古装戏《刘海砍樵》、《十五贯》、《乞丐状元》等等等等……   艺术结晶于美。李启安唱腔是一种诗意之美。   这种美又是如何谋划、设计、营造而成的呢?   三、新酒是如何酿成的   多少人,拼嗓子,一辈子。嗓子垮了,唱就没了。   李启安曾经在三线铁路工地作慰问演出《红灯记》,有时一天演两场。有一次嗓子嘶了,可晚上他依然唱下来,竟然看不出破绽。他的法宝就是:善于用气。   李不是大学艺术院校出身。虽是新型文艺工作者,可依然当属戏班的艺人类。他们可能讲不出来一套一套诸如“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的完整理论,可他们是有诀窍的。(凡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必有诀窍。)旧戏班里是:“宁给一吊钱,不把艺来传”。而李启安却是大方而诚恳的。他总是告诫青年们:关键是用气。运气发声,是歌唱技巧的根本源泉和动力。这一点,老生常谈,凡是歌者,都知道,都在运用。   李启安唱腔新颖,是因为他的发声方法是新颖的。关于共鸣。   西洋方法是“胸腔共鸣”,中式的戏曲方法是“头腔共鸣”。李式方法是,他完全抛开了这两点,他独特搞的是:口腔共鸣。充分利用口腔,造出来一种独特动情的花鼓之声。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