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李开先曲学思想的初探.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开先曲学思想的初探.doc

PAGE  PAGE 8 李开先曲学思想的初探   【摘 要】嘉靖年间是戏曲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戏曲艺术逐渐走向繁荣,并且曲学思想多元化。在曲学思想不断交融碰撞中,以传统儒家思想为主要指导思想的李开先,坚持以“雅正”观为指引,对戏曲如何发展作出了思考。他提出戏曲作品应“文随俗远,体深悟正”,并且要达到“激劝人心,感移风化”①的效果,此外,他认为戏曲创作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等等。总之,李开先的曲学思想对明代曲学思想嬗变和明代戏曲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李开先;曲学;雅正   中图分类号:J8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007-03   “雅正”来源于诗学理论。汉儒在解读《诗经》时,建立起诗学中最早的“风雅正变”学说。而“雅正”是“风雅正变”学说在发展变化中形成的一种观??。《礼记?乐记》中的“治世之音”就是“正风”和“正雅”;而“乱世之音”就是“变风”和“变雅”。此时,“雅正”是作品“盛世之音”的集中表现。魏晋南北朝时,刘勰的《文心雕龙》最为突出。“雅正”不仅是宗经思想的具体实践,而且还是创作遵循的一定原则与规范的运用及实现。如在《诸子》中,刘勰认为建立学说应“览华而食实,弃邪而采正”②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臻于“学家之壮观”的境界。唐宋诗学批评,发展继承了“正变”理论,坚持诗作要符合“雅”的标准,这样才能达到“正”。在元代诗学正变的批评中,诗论者融入了更多的对诗歌创作体制的思考与辨析。这样,“正变观”不断流变。而诗论者对“正变”理解的多样化,赋予其多样的内涵,逐渐使它复杂繁多,并且最终影响了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创作。   明代戏曲发展经明初的沉寂后,在明代嘉靖、隆庆年间又趋于活跃,而这使得由元代开始成熟的戏曲理论日益完善,且有了新的发展。戏曲论著的数量与理论性成分大大增强了。其中有对明初正统的教化剧、空洞无物神仙戏等等的经验教训的思考,还有对未来戏曲如何发展问题的思考。李开先处于这一时期,本着传统儒家文人“雅正”思想,在坚守了戏曲曲体“体正”的基础上,提出“文随俗远,体深悟正”,追求通俗而不平庸,要对社会现实与人民情感有深切的关注;并且他强调真情应是有感而发,要做到“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作品应符合儒家的现实精神与教化传统,最终要达到“激劝人心,感移风化”。所以,在李开先的戏曲作品与理论论著中,体现出他追求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规范的“雅正”思想。   首先,李开先在追求作品通俗性的基础上,认为还应通俗而不平庸,俗中有思。王国维曾认为,“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③”,戏曲来源于民间歌舞,并且与民间风俗、社会生活情态息息相关,必然具备通俗性,抒情性等等特点。通俗性,是李开先在戏曲创作方面的基本追求。最直接地体现在他肯定市井艳词,自称“书藏古刻三千卷,歌擅新声四十人”④,并且他的《词虐》中记载了许多滑稽曲文。这些都体现了他追求平淡通俗与自然风趣,且为了提高了俗文学的地位而做出的努力。   最重要的是,李开先对现实社会做出了深刻的思考。李开先生平与前七子、唐宋派有密切的关系,同他们一道更关注民间疾苦,人民情感,重新真正地走向了民间,继承了元杂剧的精神。在《〈诗禅〉又序》中记载“往岁城内外灯如昼而谜如市,游人喧阗呼噪,放烟花而歌落梅,今已减少。”⑤游人减少,繁华景象不复存在,他认为是由于“赋重差繁,民贫势促”⑥造成的。后来他主张“不张花灯”,不庆元宵;自己在创作灯谜时也“增新慨而感旧事”⑦,为民而忧。在李开先的《宝剑记》中对忠孝问题做出了思考。《夜奔》唱词:“按龙泉血泪洒征袍,恨天涯一身流落。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急走忙逃,顾不得忠和孝。”表达了林冲复杂痛苦的心情,肩负忠孝,心怀美好的理想,现实却给了猛烈的打击。由此可见,在明初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文人志士无法实现忠君报国的理想,无法施展才能,只能接受残酷的现实。   此外,李开先追求戏曲语言的本色,追求其天然性,趣味十足。《词谑》载故事:“陈秋碧嘲王孟启赌奕不胜。粗布袍罩体宽,长麻索拴腰细,破白靴随脚绽,恹孝帽压眉低,打扮的整整齐斋,访东道陈秋碧。撞冤家罗住持,把揪枰叫动抬来,将死势登时坐起。皱着眉施逞妙算,低着头斡运心机,矜夸六出陈平计,左攻右击,后断前追,三六下子,二四斜飞,实指望敌手著亏,不堤防自己遭围。起初儿雄纠纠指下如神,即渐的花碌碌眼前见鬼,末稍儿黑魃魃脸上生灰。自嗟,自悔。清晨白日难推醉。要复仗,转不济,上手连输四五回。怏怏而归。书堂中寻事磨徒弟,家门首藏头躲故知。从今后受路事先枉啕气,大拦角莫提,十三篇阁起,老著数人前再卖不的嘴。”⑧可见,故事滑稽有趣味,并且字句浑然天成,无雕琢痕迹,也就是说“不为峻岩峻城之语,而有一种天然自在之趣”。⑨这种白描的写法,与元人杂剧的本色、自然风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