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林兆华:戏剧界的怪老头.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兆华:戏剧界的怪老头.doc

PAGE  PAGE 7 林兆华:戏剧界的怪老头   我的观念跟教授们不一样,我排戏就是玩儿   刚出道时,他在舞台上演王子。20岁左右,正是鲜衣怒马时。事隔经年,他将满80岁。   五官与气质还在,它们并没有因时光飞逝而消匿不见。阅历与思考填充了流走的胶原蛋白,化作80多部舞台作品,让当初的演员林兆华,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成为“大导”林兆华。      他被认为是中国戏剧界的“怪老头”“老顽童”,自由、率性,看起来似乎没有羁绊。   他总是站在中国戏剧变革的潮头:20世纪80年代,他导演的《绝对信号》曾开启中国小剧场戏剧革新运动;近几年,年过七旬的林兆华又发起中国第一个以艺术家个人名义命名的国际戏剧展――“林兆华戏剧邀请展”,2016年是第六届。   做了一辈子的话剧,没有理论体系,没被学术界认可,但是在戏剧领域里,因为敢于尝试与探索,他有着不可被替代的地位。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专访时,林兆华分享了自己最近几年对戏剧的感受:“现在的戏太像戏剧了。我想做不像戏的戏剧,没有表演的表演,没有导演的导演。”   在他看来,“太像戏”的戏虽然有着如好莱坞爆米花大片般的戏剧节奏,观众会看得很“爽”,但走出剧场可能就忘光了,而真正能走入人心的,是生活。   不愿做一种风格的奴隶   最初与戏剧结缘,是因为喜欢自由。   小时候家境不好,没上几天初中,为了补贴家用,父亲让林兆华去做会计练习生。在工厂里做机械工作时,林兆华看到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在职干部有同等高中学历可以报考中央戏剧学院”的通知。   “不愿意天天按部就班上班”,所以他就报名了,结果还真考上了表演系。   1961年林兆华毕业,恰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北京人艺”)到中央戏剧学院招人。因为在毕业大戏里扮演了罗密欧,而北京人艺当时正缺小生,于是林兆华就被招进北京人艺当了演员。   后来,不想演戏的林兆华转行当了导演,林兆华说,多亏了于是之和北京人艺建院“四巨头”之一赵起扬的支持。从那以后,于是之、赵起扬被林兆华看作是在剧院时的恩人,“没有他们的帮助,像我这样年轻没资历的,在那样一座传统深厚的剧院,在一大批可以做导演的前辈面前,是根本没可能做导演的。”   转型后的林兆华,常常感到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无论是台上还是台下。   他独立执导的第一出剧目是《为幸福干杯》,由于探索性太强,遭到很多攻击。20世纪80年代末,林兆华一度想退出人艺,“后来赵起扬老师劝我,希望我再慎重考虑一下。”   在林兆华的戏遭到非议时,曹禺曾给他无私的支持。   1982年11月,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剧场戏剧《绝对信号》在北京人艺首演。题材并不新颖,但表现手法却是第一次尝试:舞台上时空交错,打乱了传统话剧的“顺时性”时序;演员不再演“内心戏”,而是直接说出来,甚至与观众直接交流起来,打破了“第四堵墙”。   《绝对信号》的大胆与创新,引起了轰动,也引来了争议。作为院长的曹禺则致电剧组:“我认为勇敢沉着走大道的人们,总会得到应有的敬重和发展。”   “中戏是我的‘妈’,北京人艺是我的‘爹’,它们总把我当成‘逆子’,但是没有‘爹妈’,也不会有我林兆华,只不过我不愿意做一种风格的奴隶。”他对本刊记者说。   继承传统,又反叛传统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去欧洲观摩当代戏剧的导演,同时又是一位深谙中国传统戏曲之美之可贵的艺术家,林兆华旺盛的创造力和他的眼界与审美分不开。   他说自己在导演方面收益最多的就是中国传统戏曲和说唱艺术,“在我多年的戏剧实践中,真正让我精神解放的,是中国的戏曲、说唱艺术、南方的评弹,甚至东北的二人转。斯坦尼晚期追求探索但并未完成的形体动作方法,在我国戏曲艺术中,不但丰富成熟,而且可以说是达到了光辉灿烂的程度。”   于是,他将中国传统戏剧美学融入到当代剧场创作当中,继承传统,又反叛传统;借鉴民族戏曲,又超越民族戏曲;既有开放的先锋精神,又不是为了先锋而先锋;吸收西方现代舞台技法,又不为西方戏剧观念所拘囿,通过东西方艺术元素的交融,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戏剧艺术的新天地。   作为北京人艺承上启下的一代名导,林兆华为北京人艺排演了《红白喜事》《狗儿爷涅??》《阮玲玉》《白鹿原》《茶馆》《窝头会馆》等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经典之作,努力坚守着这所剧院“深入实际,触摸生活,寻找灵感”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除了秉承传统的现实主义大戏,他也有许多离经叛道锐意求新的先锋之作。   2016年,在第四届乌镇戏剧节的发布会上,乌镇戏剧节艺术总监孟京辉介绍了新的戏剧节荣誉主席是林兆华,“而且他还带来新作《戈多医生或者六个人寻找第十八只骆驼》。”   这是林兆华与其子林熙越合作的一部小剧场戏剧。   林兆华十几年前就想排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