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比亚迪为何豪赌云轨.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比亚迪为何豪赌云轨.doc

PAGE  PAGE 6 比亚迪为何豪赌云轨   地铁五分之一的造价,273个地级市超过10万亿元的潜在需求,成为比亚迪押注云轨的信心来源   “在面对交通拥堵问题上,很多城市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是建设一个以车为中心的,像美国那样的‘车轮上的城市’,还是建一个以轨道为中心,像东京那样的‘轨道上的城市’?”2016年11月30日,在有“全球最堵城市”之称的墨西哥参加“第六届C40全球市长峰会”时,汽车制造厂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更像是抛给他自己的。作为一个汽车公司,比亚迪未来是会选择车轮还是轨道呢?   王传福的答案,是“两个都要”。   5年前,面对全球性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比亚迪认为应该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并打造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把地下、地面、空中全部利用起来,于是,跨座式单轨项目云轨应运而生。   不久之前的10月13日,比亚迪在深圳坪山举办了云轨的全球首发仪式,引发公众热议。   而舆论的焦点,不仅是地铁之外的另一种不常见的轨道交通,还包括一家民营的汽车公司为何会选择了公共交通领域中最难做的轨道交通?   王传福则放出豪言,未来他将通过云轨“再造一个比亚迪”。   作为轨道交通领域的新进入者和唯一的民营企业,比亚迪历时5年研发而成的云轨,能否延续过去20年从造电池到造汽车再到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车厂的“神话”?   用50亿撬动10万亿   作为独立于地铁、轻轨等其他6种形式的轨道交通制式,单轨在中国的现实发展情况是:在成都‘空轨’出现之前没有一条悬挂式单轨;跨座式单轨项目自2005年重庆2号线开通运营至今,11年时间内也没有在重庆以外的城市扩展。   而世界上现存的几条单轨式列车,大部分都用于游乐园、大型商业娱乐区的内部接驳。   对许多人来说,冷门的单轨意味着“没市场”。   王传福的看法却相反。   “这恰恰意味着单轨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商机。”王传福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   根据比亚迪的估算,全国适合建设单轨这种轨道交通制式的地级城市有273个,以此形成的投资规模将会是超过10万亿元的量级。   目前国内建成运营的两条跨座式单轨线路的引入者,重庆轨道交通集团原董事长仲建华告诉《?t望东方周刊》,“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列入规划的跨座式单轨项目在全国达到了约2800公里。”   据他介绍,以前国内生产单轨车辆的厂商只有北车长客一家,而随着南车铺镇、南车四方、南车株机、庞巴迪以及比亚迪的陆续加入,未来将有5家企业共同抢食这一“蛋糕”。   “2800公里,5家企业,一年按500辆的生产量来计算,起码20年都不用愁生意。”仲建华对本刊记者分析,“作为其中唯一的民营企业,比亚迪推出的云轨不仅包括车辆制造,还涵盖了轨道建设、信号系统、控制系统、供电系统等等,产业链之完整和垂直整合能力都令人刮目相看。”   实际上,比亚迪在2011年就已经开始了轨道交通产业的布局。云轨横空出世的背后,是1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历时5年、耗资50亿元的巨大投入。   如今,在还没有量产的情况下,比亚迪已经收到了数百亿元的订单。   在墨西哥举行的“第六届C40全球市长峰会”上,提出“为地球降温1℃”的王传福,在谈到治污和治堵两大城市发展核心问题时,向在场的全球百位市长大力推销云轨,据称获得了“广泛关注和热烈回应”。   技术突围   摆在仲建华办公桌上最醒目的物件,是一套比亚迪云轨系统模型。   铝制车身的云轨车辆重量是12吨,比传统钢制的轻了8吨;更轻的车体匹配的是更小的轨道梁体积,所以云轨这个轨道梁宽是700毫米,重庆的单轨是850毫米;梁宽变窄的话,整个梁高结构也可以通过严格计算来作调整,比如重庆的梁高是1.5米,云轨的高度相应也会降低,当然,轨道梁末端到路面的高度,按照国家标准都是5.5米。   “梁小了,就意味着它整个的造价、能耗也都能降下来了。”仲建华边拆解边对本刊记者介绍道。   除了上述规格参数,云轨让作为全球第一个跨座式单轨交通标准体系主要起草人的仲建华心生“艳羡”的,还有其车辆的外形,“重庆单轨线路上的车辆最早的都运营12年了,以前看觉得很轻盈、很漂亮,但现在跟云轨这个新能源车一比较,显得太笨重了。”   事实上,那辆由黑白两色构成、造型时尚的三编组云轨列车更多的优势还表现在智能化操控系统和安全性、环保性上。   “驾驶舱内设有广播系统、行车姿态控制与到站信息显示系统等,整车安全系统甚至可以显示橡胶轮胎磨损程度,云轨车辆还可以采用无人驾驶模式运营。”曾在比亚迪坪山总部试乘、体验过云轨的汽车评论人宋楠告诉《?t望东方周刊》,比亚迪云轨的车身与轨道梁重叠达到1.2米,大大降低了脱轨的风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