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国时期媒体问题应急管理的特点.doc
PAGE
PAGE 9
民国时期媒体问题应急管理的特点
【摘要】民国时期,我国报业进入持续发展的阶段,并且由于社会政治环境的原因,媒体问题的应急管理也呈现出新的特征。研究此阶段媒体问题应急管理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梳理相关研究脉络,丰富和完善该领域的研究。
【关键词】民国时期;媒体问题;应急;管理特点
辛亥革命之后,处于历史大变革期间的媒体,同样面临着需要随时做好应对时局变化的准备。随着社会的变迁,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发生,这个事件在改写中国历史的同时,也为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与此同时,媒体的发展也考验着媒体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一、媒体抗争与应急管理
外部环境的特殊,可能影响到媒体的新闻业务。媒体若无力与外部力量抗衡,以“开天窗”的特殊方式暗示某个非常重要而敏感的新闻被删除,民国时期的报业“开天窗”的案例不在少数。并且,由于社会动荡,行政权力加大对进步媒体报道事务的干涉,一批报纸受到打压,生存环境持续遭到破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报业危机。其中,以“癸丑报灾”最为典型。1912年,报纸报人被警告传讯、打砸搜查、封门停业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至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仅剩139家。此外,大批报人受迫害,新闻记者中至少24人被杀,60人被捕入狱。1913年正逢农历癸丑年,当时新闻出版人将这一年报纸遭受的浩劫称为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的“癸丑报灾”。[1]
媒介生态的持续恶化,让新闻业同行认识到,新闻业是个社会共同体,每家媒体都是共同体的成员。一家媒体的报道权被干涉,这样的悲剧也可能在自己身上重演。所以,涉事媒体在尽量依法维权的同时,新闻界同行也会伸出援助之手,帮涉事媒体奔走呼号,通过舆论进行声援。例如,1913年6月12日,原浙江《自由报》总经理许畏三当上浙江省检察厅厅长后,因《汉民日报》在报道和评论“九花娘聚赌案”“共和春殴斗案”等丑闻时涉及他,派法警拘捕该报主编邵飘萍。邵飘萍不仅不逃,而且从容面对审讯。当月15日《申报》刊登庭讯实况。26日,浙江杭县地方审判厅驳回许畏三以检察长名义提起的公诉。《申报》评论批评许畏三……媒体人的傲骨在遭遇无妄之灾时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股权之争与应急管理
对于独资的媒体来说,媒体的所有权归出资人所有。媒体所有权的转让,其他人有看法但无权干涉。但是,创办媒体的投资规模大,为规避风险,多数媒体的出资人并非仅仅一人。多方出资创办媒体,符合现代企业的要求。只是在遇到股权转移时,有时也会产生内部矛盾。这类股权之争的矛盾,迫使媒体所有出资人、员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维护媒体的正常运行。《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中,对媒体的股权纠纷和媒体的反应有所记载。
1927年后,国民党加大对上海租界中国人报纸的新闻检查。《新闻报》因在美国注册,幸免于检查,但风波仍然不断,福开森急转让其股权。《申报》老板史量才购得福开森的股权,实际上控制了《新闻报》。福开森转让股权背着《新闻报》其他股东、职工,甚至背着汪氏兄弟,他不希望横生枝节引起麻烦,史量才也不愿意将此事张扬出去,以免搞得社会过于瞩目。经过双方妥协,终以70万元的代价达成初步协议。1929年1月中旬,根据让股草约的协定,史量才委派董显光为《新闻报》新任监督,前去接收馆务,引起《新闻报》上下波动,成为股权风波爆发的导火线。[2]1月13日,《新闻报》打破常规,在第一版广告中登出《本馆同人紧要宣言》,把股权之争的矛盾公开化。由此,一场媒体股权的应急管理在《新闻报》其他股东、员工和史量才之间同步展开:
1月16日,《新闻报》接着发表《本报全体同人第二次宣言》,第一次公开点了史量才的名。《新闻报》从上到下,从经理、助理汪氏兄弟到下面职工,一齐卷入收回股权运动,这并不是偶然的,主要的原因是汪氏兄弟和职工都担心史量才购下《新闻报》会引发人事变动,危及他们的切身利益。从1月26日起,一些商业团体和商店、同行公会纷纷来电来函,声援《新闻报》收回股权……受到压力最大的是史量才。一次普通的报纸股权转让引发了如此激烈的反响,这是他始料未及的。双方经过多次协商,于2月初大体达成了协议。1929年2月2日,《新闻报》刊登出最后一次《本报全体同人启事》,宣告了股权转让风波的结束。[3]
《新闻报》股权事件是我国新闻史上典型的媒体应急管理案例。该事件持续时间长,争斗程度激烈,由内向外逐渐透明,社会反响热烈,影响范围广泛。这个事件的可贵之处在于涉事双方以比较理性的方式,用各自的智慧和经验,维护各自的权益。
三、媒体业务与应急管理
(一)稿荒应急
媒体以内容为王,而内容的供给主要来自记者和编辑的生产。对于纸媒来说,副刊又是报纸杂志不可或缺的内容。作为固定连续出版物,副刊作品更多来自社外作者的供稿。战事较多的年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