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的诗化语言在建筑空间中的运用.docVIP

玻璃的诗化语言在建筑空间中的运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玻璃的诗化语言在建筑空间中的运用.doc

PAGE  PAGE 7 玻璃的诗化语言在建筑空间中的运用   人类学会制造使用玻璃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自觉意识到玻璃是另一种建筑材料和艺术媒介的时间并不长,在设计中发现并实践玻璃艺术工程的更少。当然这不妨碍玻璃日益成为人类生态、生活环境空间中的“宠儿”。   玻璃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材料。玻璃的基本成分并不复杂,大部分是由碳酸钠、石灰石和二氧化硅制作而的。但玻璃材料是一个接纳性很强的物质,纳光、纳色、可塑、可逆……同时又是个性很强,拒腐、拒蚀;很脆,很硬……;一定温度下很柔软;经过高温后外表冷峻;纯净透明又可朦胧浑钝。玻璃和光的结合,更是可以成为绝响,厚薄深浅的玻璃上光像音符弹奏着富有节奏的乐曲。   玻璃的造型语言,如同诗那样,可以表现节奏和韵律,可以塑造意境和抒发情感。通过形态构成和空间组构,或直接表现物象的形象,或是抽象含蓄的肌理表情。在现代科技技术条件下,完全有可能利用玻璃透明、折射特性营建光影塑造艺术效果,在建筑与环境渗透交互、室内外空间分割和融合方面,满足设计师或艺术家个人风格的意趣和韵味,丰富现代人的生活和精神空间。只要真正掌握玻璃特性,综合文化、环境、材料、工艺、设计等复合性要素,就能使玻璃成为一种可以非常诗化的建筑语言。   16世纪以前,玻璃已用于门窗中,当时主要是用圆盘玻璃切割成小玻璃块相拼而成。典型的如教堂的镶嵌玻璃窗。16世纪到19世纪初,玻璃工艺不断改进,玻璃板块的面积增大。1848年,英国的Sir Henry Bessemer发明了制造平板玻璃的生产工艺。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Sir Alastair Pilkington兄弟创造了“浮法玻璃生产工艺”,商业化的现代玻璃生产进入了新阶段,促进了玻璃在建筑空间中的运用。   1989年,贝聿铭结合现代和古典建筑风格,创造性地运用玻璃语言设计了卢浮宫博物馆金字塔。该塔高21米,底宽30米,四个侧面由673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却仅有95吨。玻璃的卢浮宫入口既可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为地下设施提供良好的采光,令人印象深刻。   玻璃的光学特性形成玻璃最迷人最具有诗意的语言。其主要特征是玻璃所造成的轻盈、通透的建筑形式和透明、不透明、半透明,及反射、交融、混合形成真实虚幻的美学效果和独特的空间意象。   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Willis Tower)是一座运用玻璃的著名建筑,美丽和超凡的设计技术无可争议。它的103层有一个玻璃建造的观望台可以眺望全城,天气晴朗时可看到美国的4个州。人站在这个观望台中,仿佛融化在湛蓝天空和飘动的云朵里,其感觉动人心魄又令人心颤,挑战极限的同时,也扩大着人类的想象空间。   半透明的玻璃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它表面呈现出的既不使人看透它的内部,又不足以漠然得拒人于千里之外,产生与周围环境有选择的融合,其朦胧虚幻的美学效果确如诗一般。   2014年初落成的位于大英博物馆西北角的“世界自然保护和展览中心”,耗资1.35亿英镑,是博物馆260年历史上最大的重建项目之一。该中心修建有特别展览馆、应用世界顶尖科技的保存修复工作室和实验室、学术收藏品库房,总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对设计者的挑战是该设计既要彰显大英博物馆的当代角色和世界顶级地位,又要与博物馆周边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建筑遗产相呼应,要构建与周边区域互为补充的建筑风格。设计师选择用玻璃表现“时间之河”的创作元素。在近3000平方米的幕墙上采用玻璃形成水平条纹,给人视觉上的连贯性,使新建筑与周围18世纪的英式建筑和谐过渡。工程最后采用了中国玻璃艺术家提出的施工工艺方案,以中国独特的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玻璃砂雕工艺进行制作。历时3年,终于建成标志性的外墙。与普通玻璃幕墙不同,新馆覆盖的玻璃幕墙,采用大面积的砂雕、磨刻等多种玻璃工艺,每一块都有图案不相同并有不规则似木似石的肌理造型。远观玻璃幕墙是个整体,近看每一块都如同一幅画。独特的艺术创意,斑驳的表面既有历史的沧桑感,也使这幢现代建筑充满人文色彩。在移动的光线变化下,呈现不同线条和表象以及诗意般的艺术效果。   玻璃独特的通透效果,使建筑空间围护功能如诗般充满变化和多义性。薄薄的玻璃片既分隔了空间,又扩大了空间的视野。玻璃墙的出现使建筑的立面变得开放,又使空间可以在视觉上连续。消解墙的屏障,将可触知的自然环境纳入人的生话环境,在全方位视觉上让人重返自然。   德国国会大厦的改建中,设计师通过与历史式样相似的骨架体系,把透明玻璃界面与原有建筑融合,表达了对建筑文脉的呼应,也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实现了建筑的形态更新。   Selgas Cano建筑师事务所坐落在西班牙森林里。这个玻璃胶囊似的建筑,墙壁和天花板全部由玻璃做成,能让员工体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